记者 郭佳泰
将氨分解制氢,并在柴油电动船上使用氢燃料电池,是一种使氨变“聪明”的办法。
可通过双燃料或者混合改装技术,在5年或10年内实现氨燃料的船用。不过,在发动机中100%使用氨,尤其在大冲程发动机中100%使用氨,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绿色燃料供应十分有限,海事业在2050年实现‘脱碳’还面临很大的压力”“将氨分解制氢,并在柴油电动船上使用氢燃料电池,是一种使氨变‘聪明’的办法”……在近日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Informa Markets联合组织的“厘清‘脱碳’之路”研讨会上,著名航运经济学家马丁·史托福以及来自雅苒(Yara)、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嘉年华公司和瓦锡兰Voyage的专家,围绕替代燃料的选择等,探讨了航运业的“脱碳”问题。
绿色燃料供应问题难解
近年来,针对船舶“脱碳”,海事行业在包括监管、评估计算、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一些革命性的想法已经从概念变成现实或即将面世。不过,正是由于选择众多,完整的脱碳技术路线尚未明确。马丁·史托福表示,随着全球人口和世界GDP不断增长,海事业面临的“脱碳”任务会越来越重。与此同时,能源市场也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化石燃料的消耗在达到一定峰值后将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主的绿色能源。不过目前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绿色燃料的供应还十分有限。这也从侧面说明,海事业在2050年实现“脱碳”还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
马丁·史托福表示,电力推进对于海上较短距离运输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案。事实上,当前,船舶运营商和船东对电池和混合动力产品的投资兴趣正在不断增长。例如,韩国三星重工为Altera Infrastructure建造的10.3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穿梭油船“Altera Wave”号,在使用LNG作主要燃料的同时,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油舱蒸发而来的气体)和冷却燃料混合作为次要燃料,并通过使用燃料电池实现减碳。
氨燃料可以变得更“聪明”
对于替代燃料的选用与相关技术的研究,雅苒清洁氨部门船舶燃料补给市场开发总监克里斯蒂安·W·伯格表示,氢、氨、燃料电池都是海事业目前所需要的替代燃料,对于远距离运输来说,氨似乎是优先选择,相关新技术正在不断研究开发中,且进展十分迅速。例如,将氨分解制氢,并在柴油电动船上使用氢燃料电池,就是一种使氨变“聪明”的办法,因为它更容易储存在船上,而且,氢燃料电池将比氨燃料电池“走得更远”。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教授王兆林一直从事氨燃料和氢能领域有关研究。他认为,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可通过双燃料或者混合改装技术,在5年或10年内实现氨燃料的船用——先使用80%的柴油和20%的氨,然后将氨增加至30%,继而增加到40%,直到100%替换。他表示,氨在发动机中不能完全燃烧,特别是在数十兆瓦的远洋船舶发动机中更可能有较多的残留,而残留的氨极有可能进入废气中,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氨是剧毒气体。“在发动机中100%使用氨,尤其在大冲程发动机中100%使用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建议可以先从海上短途货船着手展开研究。”他表示。
作为嘉年华公司海事业务的高级副总裁,Tom Strang围绕邮轮行业未来燃料的选择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能源市场当下正面临一场空前巨大的危机,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船舶运营商和船东来说,替代燃料的选择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他表示,他与他的团队参与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以了解哪些绿色能源可以成为邮轮行业未来的燃料,但目前大多数绿色能源都面临供应、储存加注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