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献东
2023年4月21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船特气”)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28.7亿元,当日收盘总市值259亿元。无独有偶,邯郸还有一家名为中船重工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船汉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什么在一个三线城市,中国船舶集团会有两家上市公司?
在中船特气上市仪式上,我与邻座的邯郸市委书记进行了交流,结合4月13~14日中国船舶集团外部董事在邯郸的调研,感觉以下三方面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尊崇科学,技术底蕴深厚。进入中船特气厂区,首先看到的是以侯德榜、居里夫人等化学家命名的内部道路,陪同人员如数家珍地精炼介绍,体现了企业对科学家的尊崇。中船特气前身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特气工程部”,技术底蕴深厚,于2002年研制出纯度99.9%的三氟化氮气体,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中船特气主打产品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产能世界领先,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锂电新能源等行业。中船汉光创建于2000年,由中国船舶集团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汉光重工”)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股东单位发起设立。一个偏僻的工厂为什么会与中科院结盟?汉光重工成立于1963年,技术班底源于中科院数学所一个20多人研究室整建制的加入,先后隶属于第三工业机械部、第五工业机械部,1982年被划归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为船舶、航空、航天贡献了多型导航设备。
二是长期坚持创新,50年磨一剑。《广大职工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邯郸汉光机械厂制成硒静电复印机》,这是197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对中国第一台办公用硒静电复印机研制成功的报道。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视察汉光厂,鼓励科技人员要再接再厉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民族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牢记初心使命,长期攻关50年磨一剑,现在的中船汉光已经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办公耗材制造商,既能大规模生产墨粉,又能大规模生产有机光导体OPC鼓,拥有多种型号的国有品牌打印机、复印机和办公电脑,并实现批量供货。
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并重。在化学化工领域规模不大的七一八所现有博士75名、硕士646名,在科技人员中占比76%。2022年,针对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七一八所通过中介猎头公司引进了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博士后2名,2023年已签约引进3名博士、44名硕士。面向大国重器研制领域,七一八所构建了集团专家、所级专家、青俊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了院士培养计划。对于军转民产业化项目,七一八所实行了灵活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中船特气开展员工股权激励,90多位骨干员工持股1.32亿元,合计持股3.88%,按4月21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员工持股市值约10亿元,上涨8倍,大大激励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赵武灵王曾在此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向敌人学习进行实用化的军事改革,赵国因此强势崛起。《庄子·秋水》中记载了“邯郸学步”的故事,足以看出当时赵国的影响力。邯郸是成语之都,1500多条与其有关的成语多与“如何做事”有关,胡服骑射、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等成语,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改革、敢于担当、善于合作的精神和智慧。由此联想开来,中船特气、中船汉光出现在3000年不曾更名的文化名城邯郸也就不足为怪了。邯郸的步,可学!也应该学!
(作者系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中国船舶、中国石化、招商局集团外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