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风电新闻网主办的2022“风电领跑者”技术创新论坛暨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海装凭借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实力载誉而归,其研制的H206-7.XMW、H260-18MW、“扶摇”号浮式风电装备分别获得“最佳陆上机组(7MW+级)”“最佳海上机组(12MW+级)”和“年度最佳创新奖”等三项荣誉。
陆上新旗舰——H206-7.XMW机组
H206-7.XMW机组是中船海装以“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为目标,面向陆上“沙戈荒”大基地项目打造的陆上风电旗舰产品,采用先进控制算法设计及降载技术、先进协同控制技术,在高度国产化的同时还可实现循环利用。
该机组采用叶片—传动链—控制—支撑结构一体化设计,搭载超长轻量叶片,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独立变桨技术,实现了传动链载荷最低及机组发电量最优,具有传动链紧凑、可靠性高、运输吊装方便等特点。
同时,机组搭载全新高性能控制平台,可全域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调整、协同决策,让风电大部件状态可预测、整机寿命可管理、一般零部件故障可远程诊断,实现在单机、场站、场群等多层级的智能化管理,从而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海上引领者——H260-18MW机组
斩获“最佳海上机组”荣誉的H260-18MW机组,是中船海装打造的超大型海上平价风电机组,是目前已下线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该机组叶轮扫风面积约5.3万平方米,在满发风速下,每转动一圈可发44.8度电,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超过7400万度清洁电能,可满足4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需求,在相同条件下,不仅可以提高发电效益,还可有效节约用海面积、降低机位点数量,进而降低工程成本,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中船海装遵循“技术同源、生产同线”的军工设计研发理念,将成熟的军品生产经验引入机组关键零部件制造中,攻克了超长柔性叶片设计制造技术和高功率密度传动链技术难关。H260-18MW机组采用中国海装第三代中速传动设计方案,具有度电成本低、吊装难度低和生产周期短、可靠性高等优势,可同时覆盖普通海域和台风海域。
H260-18MW机组整机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核心部件均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单位设计生产,部件国产化率高于99%,引领了国内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深远海利器——“扶摇号”浮式风电装备
在“双碳”目标和风资源集约利用的国家方针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高速发展,同时不断向深远海迈进。
作为中国海上风电执牛耳者,中船海装“扶摇”号风电装备是国家重大科研专项支持项目。该装备拥有10项核心发明专利,为国内首台按深远海条件进行设计、工程实施及测试验证的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示范样机,应用于平均水深65米+深海海域,具备环境适应性强、机组功率国内最大、浮体结构形式简单、系泊锚固系统可靠性高、一体化设计等诸多创新点。
“扶摇”号浮式风电装备由风电机组、浮式平台、系泊锚固系统和输电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可应用于50年一遇极端环境,在一体化建模仿真基础上完成自主设计及优化,实现风力发电和海洋工程两大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扶摇”号实现了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设计能力的突破,填补了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空白,成为我国进军深远海能源开发领域的“国之利器”。(黄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