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志良 报道 9月21日,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组委会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将于今年12月5~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的相关筹备信息。据了解,15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将在本届会展设立国家/地区馆,3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确认参展,同期举办的高级海事论坛主题为“创新、智慧、低碳”。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中方组委会主席、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介绍了海事业发展背景及本届会展筹备情况,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外方组委会主席,亚洲英富曼副总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康康介绍了本届会展境外筹展工作情况,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馆商务领事、环境与水资源主管倪迈森介绍了丹麦海事业、中丹海事交流合作及本届丹麦馆的相关情况,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彦国介绍了邮轮产业发展现状及本届会展“三游”展区相关情况,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航运办)主任林廷钧介绍了同期举办的浦东航运周相关筹备情况。
时隔4年再次回归线下举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被全球海事业界寄予厚望。本届会展原计划租用W2~W5馆、N1~N3馆,截至8月上旬,排队企业数量已远超展馆容量。为尽量满足广大企业强烈的参展意愿,经会展中外承办方商议,本届会展决定启动新馆W1馆,同时计划启用南入口大厅作为本届会展的副入口,方便入场参观。
N馆为境外展区,共3个馆。截至8月20日,共有30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确认参展,其中包括15个国家/地区馆,德国馆依然是最大的境外展团,其次是丹麦馆和挪威馆。曼恩、瓦锡兰、ABB、西门子、康士伯、罗尔斯罗伊斯、麦基嘉、现代重工、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常石和乌斯坦等全球行业巨头均继续亮相本届会展。
W馆为境内展区。从地域分布来看,除港澳台地区企业外,境内共有来自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企业参展,其中包括浙江舟山、江苏南通、上海浦东3个区域展团和高校展区。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和广东的展商数排名前五位。随着行业向脱碳和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推进,今年参展企业不少来自新能源和智能船舶领域,比如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以及珠海云洲等不少具有鲜明特点的智能装备企业。从目前总体数据来看,本届会展规模有望达到历届之最,不少重点参展企业均表示计划在本届会展上发布重要新品,企业高层将来到上海,各大行业组织、驻华使领馆也在策划同期商务活动,本届会展有望成为4年来全亚洲乃至全球最为重要的海事会展。
与展览同期举办的高级海事论坛主题为“创新、智慧、低碳”,坚持创新,贴合海事业当前“脱碳”计划的发展进度。本届论坛将于12月4~7日在毗邻展馆的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在场次设定上继续保留5+1模式。其中,5场为固定场,包括“主题报告”“造船和海洋工程”“航运和港口”“海事金融与法律”“船舶与海工配套设备技术”,还特别增设“大型邮轮”特色专场,邀请邮轮产业链相关专家介绍建造、设计、运营和配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近两年来,全球海事业脱碳步伐不断加快,“低碳”成为海事业的热点话题,国内外多款双燃料船型、双燃料发动机、燃料电池、新能源电池、船用液化天然气(LNG)供气系统(FGSS)、脱硫装置等诸多绿色环保产品和技术将亮相本届会展。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无人船领域也将是本届会展值得关注的展示内容之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在今年交付,并将在2024年1月1日执行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母港的国际航线。在中国旅游车船协会邮轮游船游艇分会的支持下,“邮轮内装展区”整体参展企业数量和层次进一步提升,除境外重点内装企业外,还将集中展示我国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内装供应链企业,并搭建邮轮体验区。
除高级海事论坛外,有关海事组织和企业还将自发承办各类论坛、技术交流会、产品发布会、签约仪式和颁奖仪式等,活动数量达数百场。浦东区政府还将牵头举办首届“浦东航运周”,为期6天的活动包括高端研讨、商务对接、新品发布、文体赛事等,着力打造一场航运文化的大派对。
目前,本届会展的预登记系统已经正式上线,微信小程序和会展App计划于11月上线,在线参展商信息申报系统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线下观众组织工作进展顺利,将陆续向相关行业组织、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发出邀请,鼓励有关单位组团参观。同时,组委会还将继续组织近200个专业参观组,制定专属参观路线进行对口参观。对一定规模的参观团组,组委会将继续提供预制胸卡服务,减少排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