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平
近日,韩国媒体“Business Korea”援引外国媒体报道称,世界著名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正在推动12艘甲醇燃料动力超大型矿砂船(VLOC)项目,而中国船企极有可能斩获该笔新船订单。对此,韩国媒体分析认为,随着相关环保法规不断生效,航运业的减碳力度正持续加大,这也推动零碳燃料船舶研制进入快车道。在这一领域,近年来,中韩船企在氨燃料、甲醇燃料船舶研发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
韩国媒体分析认为,今年以来,中韩船企均斩获了多型甲醇燃料动力船舶新船订单。今年4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订12艘15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此外,今年6月,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宣布获得6艘9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今年3月,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还斩获了2艘9300车甲醇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PCTC)订单,并签署了4艘9000车位级甲醇双燃料动力PCTC的选择权协议。今年7月,韩国船企三星重工斩获了16艘16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今年2月,HD现代集团的造船业务控股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韩国中型船企HJ重工分别获得7艘、2艘9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
韩国媒体报道称,中国船企之所以接连赢得甲醇燃料动力船舶新船订单,主要是因为在价格方面竞争优势较大,并且拥有完整的甲醇供应链。据其报道,中国的甲醇产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2022年,马士基集团与3家中国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旨在每年向其采购多达80万吨的环保型甲醇。
不过,韩国造船业仍旧认为,韩国船企在甲醇燃料动力船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截至今年8月,HD韩国造船海洋已赢得43艘甲醇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新船订单,三星重工和HJ重工分别获得16艘和2艘甲醇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韩国媒体分析称,发动机技术是韩国船企在该船型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的关键,目前全球仅有HD现代集团和HSD公司发动机可生产甲醇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用发动机。此外,HD现代集团还正在与英国劳氏船级社(LR)和DNV船级社开展合作,以解决人力问题并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三方还正在研发一款用于甲醇燃料动力船舶的高耐腐蚀性涂料。
在氨燃料动力船舶方面,中韩船企的竞争同样激烈。仅在近期召开新加坡国际气体技术展览会(GASTECH)期间,两国船企就获得了多艘订单。9月6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再获东太平洋航运2艘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订单,目前已手握该公司同型船订单6艘。江南造船为该型船设计了成熟的液化石油气(LPG)双燃料主机和轴带发电机以满足现阶段的碳排放要求,同时针对研发中的氨燃料主机积极与主机厂商、燃料供给系统厂商等开展紧密协作,为后期该型船使用氨动力主机打下基础。而在9月5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与东太平洋航运签署了3+3艘氨燃料双燃料/氨燃料预留散货船建造合同。韩国船企方面,9月7日,HD韩国造船海洋宣布获得新加坡东太平洋有限公司及希腊Capital公司4+2艘8.8万立方米VLAC订单,未来该系列船可根据船东需求改装采用氨燃料发动机。
动力系统方面,目前,HD现代集团正在与东太平洋航运、MAN能源方案解决公司等联合推进氨燃料发动机的研发,韩华海洋也正在研发基于氨燃料、甲醇燃料和氢燃料的环保推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