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杨雅静 李毅
9月27日,6.5亿余元战略投资和股权激励募集资金成功注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由5.4亿余元增加至8.2亿余元,股权结构由单一型向拥有4家股东的多元化结构转型,这标志着江淮重工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完成“混资本”阶段任务,正式开启以“混资本”促进“改机制”、驱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江淮重工深入推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一项重点任务,自深入推进以来,公司承接合同增长21.46%,营业收入增长22.37%,利润增长49.3%……这是江淮重工党委担当作为、敢闯敢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聚力做强做精主业,补短板、强弱项,赋能企业新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主题教育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生动实践。
始终用好党的领导这一“制胜法宝”
发展问题倒逼改革加速。回望江淮重工半个世纪发展历程,面对管理体制相对粗放、品牌优势不够明显、市场响应能力较弱等顽瘴痼疾,如何下定决心、转变观念,在深化改革中蹚出新路?江淮重工党委找对了破局的“金钥匙”,那就是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效益,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推动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思想先行。从混改方案的制定到挂牌交易再到引入战略投资,江淮重工党委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确保混改保持正确方向。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淮重工党委强化理论武装,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学习资料,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力用劲,建立起党委领导班子带头学、各党支部组织学、党员干部主动学、专题培训集中学“四学联动”学习模式,以“第一议题”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开办读书班,做到及时跟进学与深入探讨学的有效衔接,并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班子成员“送学到基层”,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调研下基层”,围绕7个方面31个发展难点、堵点开展基层全覆盖调研,进行现场办公,更加明确和坚定了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激活运行动力、提升管理效率的改革发展路径。
战略融入。江淮重工党委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嵌入公司章程,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上领航把舵,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任务列入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和《“十四五”发展规划》,高标准配套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7个专项规划,并成立公司全面深化改革与混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党委会和专题会26次,充分研究混改总体方案、股权激励等相关事项,确保混改过程中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进场交易、激励平台搭建等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坚实有效。同时,江淮重工发挥基层能动作用,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各党支部书记当好混改政策宣讲员、落实决策战斗员、转变观念指导员,保障了混改政策的有效落地。
牢牢把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这个“着力点”
5月10日,增资项目资产评估结果完成备案;6月16日,外部投资方完成该项目尽职调查;6月28日,取得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复;7月24日,股权激励对象通过公司职代会决议;8月24日,战略投资方正式摘牌;9月18日,与中国船舶集团、战略投资方、股权激励平台签订5方增资协议;9月22日,上海联交所出具公开增资凭证……
混是手段,改才是目的。江淮重工能够紧锣密鼓地推进混改实施阶段各项工作,正是因为在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等各方面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江淮重工在治理改革中坚持完善“三会一层”的权责边界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董事会规范化建设、制度体系及相关决策流程,进一步明晰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强管理、抓落实”的职责权限,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各治理主体权责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江淮重工完成董事会换届,先后成立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军工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为董事会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江淮重工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契约的形式把任期目标与薪酬激励、考评任用有效衔接,董事会与经理层、经理层与中层正职、中层正职与副职,层层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并建立了经理层及中层干部的管理、绩效、薪酬等配套制度,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市场化招聘制度,公开招聘率100%,建立内部人员流动盘活机制和全员业绩考核制度,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分配、职级升降、劳动合同续签等紧密挂钩。此外,还健全了职代会、监事会、审计和法律、纪检、巡察以及财务等部门全面覆盖、上下贯通的监督及责任追究组织体系,配套专门制度,将责任追究内容嵌入企业内部管理。
紧紧扭住人才激励这个“牛鼻子”
混改路线明晰了,干部人才就是关键。在江淮重工,“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是确保公司保持不竭动力的“源头活水”。
2023年,江淮重工完成了新一轮中层管理人员集中换届调整,在组织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过程中,江淮重工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把政治导向摆在首位,坚持多维度的选拔评价标准,打造政治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其实早在混改之前,江淮重工就已持续推进管理提升工程,建立起干部选拔、公开竞聘、交流轮岗、考核激励等能上能下的培养通道。目前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中,80后、90后占比7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0%,近2年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和干部履职状态调整中层领导人员32人,退出17人,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事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江淮重工还大力筑巢引凤,制订人才引进实施方案,公开招聘全日制硕士学历人才占比持续提升,有效强化了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的一般管理人员职级晋升、技术人员能力等级评定、技能人员能力等级鉴定,有效打通了三支人才队伍的发展通道,激发人才内在动力。
在混改增资扩股时,员工股权激励也成为激活人才动力的一剂“良方”。江淮重工先后召开9场专题研讨会,历经三上三下的充分摸底和意见征求,最终采用“技术+技能+经营管理”核心人才激励原则,制定了股权激励范围,明确持股比例、出资金额,以及如何流转和退出等内容。最终,股权激励方案在四届二次职代会上全票通过,9月27日,由323名激励对象组建成立的股权激励平台与战略投资者一起全部完成资金注入,与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长期利益的紧密捆绑和高效协同。
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江淮重工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更加强劲,保障企业发展的“压舱石”更加稳固。接下来,江淮重工将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步伐、更加务实的作风,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续各项工作,为主题教育呈交一份满意的“江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