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何宝新 报道 11月10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七〇八所研发设计、武昌造船为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建造的大型航标船开工。
该船是为南海航海保障中心量身定制的首艘大型航标船,总长约75米,型宽14米,型深6.3米,设计吃水4米,航速不小于14.5节。该船为电力驱动双舵桨推进的大型航标船,设置DP 1级动力定位系统,可在6级及以下海况安全航行,在4级及以下海况安全作业。该船在燃油舱、淡水舱满载时,可满足续航力5000海里和自持力40天的要求。该船建成后将主要承担南海海区各港口、航道的浮标抛投、起吊和维护任务,从事航标巡检、维护保养、应急抢修工作,可兼顾南海值守人员交通、岛礁补给以及无线电导航信号监测等任务。
在充分吸收前几型航标船优点的基础上,该船在总体布置、动力系统配置、航标作业设备配置、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为适应西南沙人员交通、补给需求及南海恶劣海况,该船对主尺度、线型、总布置等进行了适应性调整,抗风能力、耐波性等总体性能得到有效提升,舱室床位增加,布局及配置更加科学合理;采用全电力驱动,发电机组满足C2排放标准要求,通过功率管理系统合理统筹分配全船电功率,操作及管理更为便利,达到经济节能、绿色环保等效能;优化航标作业设备的配置及布置,使其更加适应南保中心的实际使用需求,作业效率、作业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了进一步提升;配置智能机舱和智能能效,通过感知平台建设、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机舱,为船员提供机舱状态、健康情况的辅助决策,降低船员劳动强度,提高运营效能;配置人员管理和安全系统,实现人员定位、人员健康分析、消息推送、人员学习和培训、人员落水报警等功能。
为了满足船东提前3个月交船需求,武昌造船项目组紧紧围绕新的开工节点,对生产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全面落实生产准备等相关工作,最终较合同期提前1个月实现开工节点。尤其是在开工之前,武昌造船项目组聚焦生产设计优化、结构建模和综合布置评审等工作持续发力,提前近2个月完成全船综合布置评审,提前2个月下发订货清单,保证物资供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