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秀霞 报道 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七一六所承研、平湖市华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海上多波段云雾观测无人艇从江苏省连云港海事局监管基地出发驶入黄海海域,成功开展海上云雾立体观测,累计航行110海里,持续16小时。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无人艇首次开展长航时走航观测试验,标志其已初步具备海上大范围气象水文观测能力。
据悉,该艇总长12米,排水量9吨,续航力达400海里,能够在高海况下安全航行。通过搭载的气象探测载荷,该艇能够实现中、远海云雾机动探测,解决海上观测能力不足和云雾观测资料匮乏问题,从而获取海雾生消过程的观测资料,揭示海雾生消过程的特征参数;利用无人艇的机动性,可到指定敏感区、关键区完成长航时探测,观测范围拓展至距岸180海里(330公里)左右。当海上出现高影响天气时,可根据天气影响区、预报敏感区的观测需求,指挥搭载多波段云雾观测设备的无人艇前往目标区域,开展云高、云量、海雾能见度、海表温度、海盐等多要素气象观测,也可联合气象卫星、岸基雷达等开展协同观测,扩大观测区域范围并提高精度。
气象观测无人艇于2022年4月正式立项。该项目是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上多波段云雾观测设备研制及示范应用”,七一六所作为项目承研单位,负责适合高海况无人艇的研制工作,并首次在无人平台上实现多种主被动减摇装置的综合运用和适应高海况航行的自主控制算法升级,设计适应高海况工作的无人艇。项目组通力合作,在总体技术、载荷集成、航行控制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并结合仿真计算和船模水池、海上试验进行试验验证,于2023年6月完成无人艇建造下水。
10~11月,无人艇顺利进行110海里长航时观测试验和55海里高海况走航试验,对于我国海上大范围气象水文观测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华海造船曾研发并建造了国内首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公务船、国内首艘锂电池加超级电容高技术船舶、国内首制溢油应急多功能艇等,同时,首创曲面不规则焊缝焊接方法,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该公司以打造“专、精、特、新”为特色,已成为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公务船研发设计制造基地、新能源船艇研发设计制造基地、节能环保船艇研发设计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