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志良 报道 12月15日,记者从威海市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威海市海洋牧场发展规划(2023~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到2028年,威海市海洋牧场面积发展到180万亩(1200平方公里),市级以上示范区达到60个,养殖海产品达到230万吨,海洋牧场建设从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为主向岸海联动、生态发展、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打造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市和海洋牧场发展精致样板。
围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提出了“1区3带14群”海洋牧场发展空间布局。坚持“疏近用远”,在近浅海做“减法”,在深远海做“加法”,开展海域养殖容量评估,合理布局海洋牧场项目,形成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时,优化海洋牧场养殖方式和规模,实行减量增收、合理疏养,促进海洋牧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聚焦海洋牧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规划》对实施绿色示范工程、创新引领工程、装备智慧护航工程、种业提升工程、安全筑基工程、融合发展工程、主体培优工程、品牌唱响工程8项重点工程作出明确要求。其中,创新引领工程提出,到2028年,建设海洋牧场科技创新平台50个以上。装备智慧护航工程提出,到2028年,新建成重力式网箱不低于300个、桁架类网箱不低于2个。
在推动深远海养殖发展方面,《规划》提出,按照“重力式网箱为主、适度发展桁架类网箱、有序发展养殖工船”的思路,加快推进威海市在建的重力式、桁架类网箱项目建设。在发展抗风浪能力强的新型桁架类网箱、新型重力式深水网箱的同时,稳妥推进养殖工船建设。同时,重点对接与海工装备制造、渔业相关的央企、省企和头部民营企业,争取市属国企参与海洋牧场建设,在壮大发展队伍的同时,为海洋牧场注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增强发展活力。
根据《规划》,下一步,威海市将采取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完善管理和强化监测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重点工程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