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倩
“船舶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船舶设计阶段就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可以提高船舶设计质量、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但目前我国船舶行业对国外商业软件依赖严重,自主化CAE软件市场占有率不足5%,已经成为船舶工业‘卡脖子’技术之一。”在日前举行的船舶工业CAE软件产品(流体+结构)发布会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〇二研究所所长何春荣如是说。
发布会上,七〇二所成功发布其最新的海洋结构分析通用软件“SAM V2024”和船舶水动力性能CAE软件“MarineFlow V2024”。“这两款自主化CAE 软件超越了流体和结构求解器的基础功能,初步实现了对国外同类商业软件的基本替代。”何春荣介绍说,此次发布会发布的两款软件的2024版本,在软件架构、前后处理、求解能力和效率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其中,SAM V2024在软件架构方面进一步支持用户二次开发和云化服务,在前后处理方面大幅强化了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功能,在核心求解器方面增加了非协调单元,计算精度进一步提升,专业评估子系统实现了多种载荷模块直接施加以及冲击显式求解;MarineFlow V2024实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网格生成、数值计算、结果后处理全过程自主可控,复杂结构化网格可自动生成,拥有丰富的湍流和自由面模型,具有优秀的网格兼容性,并经过了大量系统性验证。
据介绍,作为我国船舶与海洋装备总体性能保证和新型装备总体设计技术开发的核心力量,七〇二所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自主软件的研发工作。从2018年开始,七〇二所就开始联合国内有志突破船舶工业CAE软件“卡脖子”技术的力量,针对海洋装备总体性能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流体和结构CAE软件开展自主化研发攻关。最终,海洋结构基础性能预报的通用软件SAM,以及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共同研发的船舶水动力性能软件 MarineFlow陆续问世。
“好软件是用出来的。”七〇二所党委书记周伟新说,国产软件想要打造良好的应用生态,就必须“产、学、研”协同发力。在本次发布会上,七〇二所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等6家高校签订《关于船舶国产CAE软件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据悉,未来这两款软件将率先进入这6家高校的课堂,从学生应用开始,共同推动船舶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发展现代化的船舶工业软件,对于推动船舶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评价说,七〇二所联合行业优势力量共同研制发布的两款流体和结构软件,体现了原创自主性、基础关键性和国际领先性,中国船协将大力支持这样的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地推动行业内相关单位的应用。中国船舶集团总经理助理许淼表示,发展船舶工业软件正当其时,这两款船舶CAE软件是中国船舶集团自主软件研发攻关的重要成果,标志着船舶工业软件攻关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为下一步推进软件研发、应用、推广的全链条协同,以及打造软件开放生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