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何宝新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南极秦岭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希望广大极地工作者以此为契机,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同国际社会一道,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去年11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出征。此次科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完成秦岭站的建设任务。此次秦岭站建设有3艘船舶参与了物资保障和运输任务,其中“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从上海出发,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天惠”号36000吨冰级多用途船从江苏张家港出发,主要承担新科考站建设物资运送任务。
日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破冰船研究院院长黄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使我们倍感振奋和自豪。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开拓新领域、攀登新高峰,为开创极地航行、装备技术和极地科考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在过去五年运营期间,‘雪龙2’号多次平稳顺利地往返南北极地区,圆满完成预定的科学考察任务。Azipod推进系统对‘雪龙2’号这艘全新的船舶在不同冰况下执行任务确实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黄嵘肯定地说。
“在‘雪龙2’号酝酿、策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我们聚焦两个关键目标,就是如何实现最佳灵活性和耐用性。众所周知,北极和南极冰区情况极其复杂,需要确保新船能在各种情况下稳定工作。而成熟的Azipod吊舱式全回转推进系统能确保新船尽最大可能稳定而规律地往返于南北极,在不同的冰况下执行任务。事实已经验证了这一点。”黄嵘告诉记者。
据了解,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七〇八所设计、江南造船建造,于2019年7月交付。该船总长122.5米,型宽22.32米,型深11.8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近1.4万吨,最高航速18节,续航力2万海里,定员101人,自持力60天,可同时搭载2架直升机。
该船也是全球首艘获得智能船舶入级符号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其入级符号i-ship(Hm,M),包括智能船体和智能机舱功能标志。此外,该船还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该船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该船采用国际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艏向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艉向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并可实现极区原地360度自由转动。而提供全船关键的全回转推进系统的则是全球知名企业ABB集团。
只有过硬的技术,才能不惧地球最严酷的冰况,实现船舶安全负责任运营。几十年来,ABB解决方案提供了各类电气系统和Azipod吊舱式推进系统来满足极地船对高效、清洁和安静的运营以及机动性和可靠性的高规格要求。
根据南北极复杂的冰区情况,ABB特意为“雪龙2”号量身设计配备了两套额定功率为7.5兆瓦的ABB Azipod吊舱式全回转推进系统。据了解,“雪龙2”号船体为PC3级别结构强度,配备的Azipod吊舱式推进系统动力来源于4台主发电机组成的柴电混合电站。通过与艏部两台横向推进器协同工作,具备冗余的DP 2动力定位系统,能够让船舶位置保持稳定,并在推进时带来超乎想象的可操作性,可实现原地360度自由转动。而电机则直接安装在螺旋桨轴上,从而增强船舶应对冰层冲击的缓冲能力。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50艘破冰船配备了ABB电力推进系统,其中有90多艘配备了30年前面世的Azipod推进系统。时至今日,ABB在电力和船舶性能研究方面稳步创新,不断发展,已经为全球破冰船定义了最高标准。
黄嵘指出,ABB Azipod推进系统为“雪龙2”号带来了相较传统船舶而言更优异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与第一艘配备标准推进系统的破冰型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的总体性能更强,科学考察之旅涉及的地区更广、环境更苛刻,而且持续运营时间更长。Azipod推进系统不仅有助于减少排放,抑制水下噪声,从整体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确保更具可持续性的科考运营。
黄嵘解释道,我国第一艘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其本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破冰船,而是一艘北极补给运输船,后来被改造成为具备科考能力的极地船。第二艘船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具有完全的破冰能力,能够在极地地区执行更广泛和复杂的任务,且这艘船可随季节变化在北极和南极之间切换运营。
“雪龙2”号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符合《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规则》的要求,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了环保因素的影响,采用低硫燃料、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和电力推进,以保证运营尽可能清洁及具有可持续性。黄嵘表示,极地地区仍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不断提升极地装备能力去探索。“雪龙2”号入列,使我们能够探知更完整的极地区域,也能更深入地研究大气和海洋。
黄嵘认为,“雪龙2”号对中国极地研究和中国造船业的发展都很重要。此前,受限于经济条件和技术状况,我国设计建造高冰级极地船舶的经验和能力不足。而现在,我国造船实力不断提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高质量国际合作伙伴开拓出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造船业,如果条件允许,中国的破冰船建造开发还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更多合作伙伴。
黄嵘还特别肯定了与ABB联合运营中心专家密切协作的价值,对他们专业、职业和敬业的服务予以赞赏。他说:“自投入运营以来,我们能够充分信赖ABB的及时服务。对‘雪龙2’号这样在特殊水域运营的船舶而言,智慧互联的服务尤其重要,可以为船舶和船员的安全提供保障。”
ABB Ability联合运营中心的终身服务可确保包括Azipod推进器在内的一体化电力推进系统安全高效运营,它是ABB利用航运数字化的典范,亦是面向未来自动化及智慧互联的必经之路。越互联,服务越好。有了智慧互联,ABB就能够踩准节奏,采取主动的维护和预防方法,从而为船东提供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好的保障及全天候远程支持。通过将产品和系统专长与全球服务网络及原厂配件相结合,ABB可在船舶寿命内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黄嵘强调,与ABB的合作总体来说是顺畅愉快的。
谈到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发展愿景,黄嵘指出,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研制极地重型破冰船。“雪龙”系列船舶的运行,对于确保极地安全环保发展、维护我国极地战略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极地重型破冰船项目这一典型示范工程,将科考破冰船的关键和基础技术延伸至冰区航行船舶领域,提升船型技术的关联应用水平,实现冰区航行船舶设计建造和冰区船用设备开发的突破,落实装备先行。此外,要维护极地安全,倡导推行极地“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规范制定,创新技术路线展开系统性工作;强化平台建设,整理现有数据加快信息化转型;加强合作互鉴,助力融合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紧贴战略需求,重点聚焦极地重型破冰船研制。
他最后补充道,与ABB在“雪龙2”号项目的合作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此基础上,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一定会走稳“更多交流、更多包容、更多合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