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字化” 培育新动能

——访中国船舶黄埔文冲总工程师李东
中国船舶报 2024年05月31日

  记者 王进 通讯员 夏小健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当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正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造船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黄埔文冲总工程师李东,他介绍了这家拥有170多年深厚历史底蕴的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培育新动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记者: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础,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黄埔文冲如何规划实施数字化转型?

  李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促进传统造船行业“长新枝”“发新芽”,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船舶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黄埔文冲正在推动设计、制造、服务全过程数字化转型,以主建船型为载体推进先进制造、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积极构建智能制造平台,实现船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黄埔文冲坚持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制造的深度融合。以“大部制”资源整合为契机,以“一体化协同、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设计、制造、管理”的高效协同为基本思路,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全流程的可命令、可查询、可预警、可介入、可分析,从而提升船舶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降低研制周期及成本,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与船厂原有的运行模式产生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黄埔文冲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以“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的决心摸索前行。我们采用“小步快跑”的模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敢于先试先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成熟后再逐步推广,避免一哄而上,保证效益提升和成本管控“双实现”。

  当前,黄埔文冲一体化信息平台中的产品数据管理(PDM)、供应链、生产制造等核心功能已上线应用,多个型号产品数据已在系统中应用,并可以多厂区协同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的主流程已基本贯通。特别是通过设计编码体系建设,打通了设计与采购、制造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了设计数据向下游延伸应用,支撑了生产管理、生产工艺、物资采购、成本分析等其他模块的上线应用。

  下一步,黄埔文冲将进一步推进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深化应用,提高产品图纸与数据的准确性,实现设计和制造的协同;发挥生产计划的牵引作用,实现均衡生产、提高准时生产、保障安全生产;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异常指标监控预警。

  记者:在智能制造这一行业全新领域,黄埔文冲是否已探索出有效的路径?

  李东:如果说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是未来船厂的“聪明大脑”,那智能制造的应用无疑就是给这个大脑配上强健的身躯和灵巧的双手。近两年,黄埔文冲以推动龙穴先行数字化车间建设为主线,按照“研发优化一批、推广应用一批、成熟引进一批”的思路,加快智能装备研究及推广应用。

  我们逐步推进了钢质/铝质小组立机器人自动焊、零件自由边机器人打磨、型材自动切割、行业内首个中组立机器人焊接、板材切割集控系统等智能制造子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并且通过传统车间、单元数字化设备联网建设,实现了对设备状态、加工物量、加工参数等信息的采集,以及设备派工、生产实绩反馈、加工工艺自动获取等功能应用。

  (下转04版)  (上接01版)

  以龙穴厂区三型13台传统数控切割机数字化改造为例,我们研发了板材切割集控系统,实现了联网排产、作业状态可视化、报表无纸化,板材切割生产信息统计时效从3天提高为1天,切割工序能力提升约10%,这些是传统加工设备数字化改造及管理可视化的应用范例。

  黄埔文冲的智能制造能力还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今年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其海底隧道长6845米,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黄埔文冲联合有关方面打造的智能制造车间实现了所属标段钢壳管节约70%的“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整体技术及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名单中,黄埔文冲所属中船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的“船海智云平台”正式入选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工业云平台立足船舶海工领域,深耕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实绩。

  记者:黄埔文冲智能制造正在稳步发展,那么,从落地与应用来看,有没有遇到突出的困难?

  李东: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改造升级传统造船技术、工艺,让机器和系统逐步取代人工场景。我们现在正大力开展激光—电弧复合焊、手持激光焊、零件自由边机器人打磨等新工艺在船舶建造中的推广应用,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了传统的火工、打磨等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让船厂生产更加绿色节能环保;另一方面也为实现智能制造终极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未来3~5年,黄埔文冲计划投资8000余万元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黄埔文冲将持续加强“三化”(自动化、机械化、工装化)、信息化、人才、精益管理等要素建设,推动“资源要素数字化、生产过程透明化、业务协同一体化、经营管控精细化、战略决策数据化”,推进数字化技术与造船过程深度融合,为打造智能工厂奠定坚实基础。

  在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伟蓝图中,黄埔文冲将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发展导向,立足产学研合作共赢,在数字化转型的大基础上,切实提升高新产品研发、核心技术研究、精益管理运用、领军型人才培养等核心能力,建立各项功能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创新驱动体系,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中国船舶报一版要闻01巧用“数字化” 培育新动能 王进 夏小健2024-05-31 2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