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21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散货船、一艘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船,这两艘动力路线迥异、应用场景不同的船舶勾勒出了山东船海产业在新能源动力船舶领域的战略布局。在政策赋能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山东船海产业正试图在全球绿色航运革命中抢占先机。
山东新能源动力船舶产业能取得如此成绩,政策支持功不可没。作为山东船海产业绿色发展的顶层规划,《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新能源船舶领域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LNG、甲醇、氨燃料等新能源示范船型,形成自主可控的新能源船舶建造技术和核心配套产品,打造新能源船舶试点示范项目。同时,《山东省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 年)》也明确支持内河新能源船舶建造,推广LNG节能环保船舶,探索发展纯电力等清洁能源动力船舶。
从科技创新方面来看,近年来山东船海产业通过引入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并将其作为新能源动力船舶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比如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致力推动船舶设计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在LNG、氨燃料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山东新能船业在提升自身设计能力的同时,其母公司济宁能源集团还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济宁能源—武汉理工新能源船舶技术研究中心”,致力打造新能源船舶技术研发及应用高地、商品船产业基地,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
目前来看,山东新能源动力船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展望未来,山东新能源动力船舶产业将朝着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在绿色化方面,除继续优化LNG、电池动力船舶外,还将加大对氢、氨、甲醇等新型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的研发与应用力度,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实现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智能化方面,山东船企将应用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能航行、智能监控、自动化操作等功能,提高船舶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全球市场需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动力船舶产业集群,推动和引领全球航运业的绿色变革。(刘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