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美国造船复兴梦还需要什么

中国船舶报 2025年09月26日

  钱平

  近日,韩国国有航运巨头HMM初步决定将10余艘1900TEU和3000TEU小型集装箱船项目交由中国船厂建造;总部位于美国迈阿密的Seaboard Marine在中国泰州三福船舶确认追加一艘3500TEU级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这是其在该船厂订造的第七艘同型船舶。

  在美国即将对中国建造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日本韩国均明确将扩大并深化与美国在造船领域的合作的大背景下,韩国与美国船东依然在订造新船时选择了中国。这彰显了国际造船市场竞争规律的强大力量: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高效的建造周期、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持续提升的绿色技术水平,这种难以替代的综合优势总是具有难以抵御的吸引力。

  美国要想重振本国造船业,也必须逐步培育这样的竞争力。近年来,美国造船业持续萎缩,全球市场份额仅剩0.04%,远落后于中国、韩国等造船大国。而今,特朗普政府再度将“重振美国造船业”提上议程,并积极拉拢日韩两国,试图借助其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实现产业复兴。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一战略实则面临多重挑战。

  日韩两国虽均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但企业层面的合作意愿存在显著差异。这种“韩热日冷”的局面,反映出日韩两国在战略定位、产业政策和市场判断上的分歧,也使得美国造船业得到的助力大打折扣。而美国自身的法律与政策限制则成为合作的最大障碍,这些法律本质上是维护美国国防工业自主性的工具,而在与国外造船业合作时却成为掣肘。此外,韩国船企虽有意借助合作进入美国市场,但其海外扩张历史充满教训,多次因供应链不畅、管理失控、周期波动等原因折戟海外。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市场虽具潜力,但其人工成本高、技术工人短缺、供应链脆弱等问题同样突出,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恐怕韩国船企也无能为力。因此,美国要想振兴造船业,除了外部支持,更需解决内部问题。

中国船舶报产经专刊05托起美国造船复兴梦还需要什么 钱平2025-09-26 2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