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船市场机遇千载难逢 船企技术实力今非昔比

中国船企抢摘“明珠”底气何来

中国船舶报 2022年09月30日 吴秀霞

  随着LNG船市场的“井喷”,LNG船甚至大型LNG船的市场大门正向更多船企敞开。而经过上一轮船舶市场周期的调整以及船舶建造技术的大踏步前进,我国相关船企在LNG船,特别是MARK Ⅲ薄膜型围护系统的组件和安装工装专业化生产、配套和专业安装队伍等方面的基础与条件已经实现较大幅度的跃升。可以说,进入LNG船建造领域的时机已经比较成熟。

  记者 吴秀霞

  近日有消息称,丹麦船东Celsius Tankers正寻求在中国造船企业订购多达12艘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并与扬子江船业和招商局重工进行谈判……随着市场上对大型LNG船需求暴增,LNG船建造产能目前已供不应求,正吸引着更多具备一定技术积累的国内船企抢滩。

  此前,我国仅有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拥有大型薄膜式LNG船建造业绩,目前,已有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大船集团首次获得大型LNG船订单,扬子江船业和招商局重工也可能很快加入其中。

  业内专家表示,大型LNG船被誉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典型的高技术复杂船型,需求量虽远低于三大主流船型,但能够建造的船企也是少数,且主要集中在韩国。现在随着LNG船市场的“井喷”,LNG船甚至大型LNG船的市场大门正向更多船企敞开。而经过上一轮船舶市场周期的调整以及船舶建造技术的大踏步前进,我国一些大型船企的各项生产要素特别是技术、工艺和配套等方面的实力,与十多年前我国建造首艘大型LNG船“大鹏昊”号时已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有能力迎接建造大型LNG船带来的挑战,并通过建造这一船型实现设计、技术、工艺、管理和配套等方面的全方位跃升。不过,大型LNG船作为高技术复杂船型,其建造也面临较高的风险,船企应注意稳健经营,做好计划、技术、建造、成本与关键设备的纳期管理,防范后期交船风险。

  需求大涨 成就市场进入良机

  “一艘17.4万立方米级LNG船报价高达2.7亿美元,且交船期要排到2027年……”近日,韩国一家船企就船东有关17.4万立方米LNG船的询价回复让业界一片哗然。而就在2年前,该型船的价格只有1.86亿美元,两年时间涨幅达29%。

  LNG船价格上涨的背后是需求的大幅增长与产能的极度紧张。自2021年以来,受地缘冲突等引发欧洲能源危机因素影响,天然气需求和运价高涨,一场全球性的LNG船争夺战一触即发。在这样的背景下,LNG船新造船订单大幅增加。

  近十年来,全球只有韩国的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日本的三菱重工、三井造船、川崎重工、日本联合造船和今治造船以及中国的沪东中华有能力建造大型LNG船。从历年数据来看,大型LNG船年产量不超过50艘。由于MOSS型和SPB型LNG船建造成本高企等因素,GTT薄膜式LNG船已经成为市场主流,而薄膜式大型LNG船的产能则主要集中在韩国。今年以来,全球大型LNG船订单已达122艘(全部为薄膜式)、约27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时超过迄今为止任意一年的全年总量,而且新船订单的投放还在持续,并有日益增长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市场需求已经远远超过现有LNG船产能。

  与此同时,随着近两年造船业进入复苏周期,以集装箱船为首的船舶订单大涨,中韩船企近3年的生产计划已排满,几乎没有产能空间来满足LNG船建造需求。大多数LNG船订单只能排队等待,船厂提供的交付时间已延至2026年及以后。据悉,今年已斩获94艘大型LNG船订单的韩国船企已没有余力承接2027年前交付的LNG船订单;沪东中华目前LNG船手持订单超过36艘,最新承接的商船三井3艘LNG船交付时间已经排至2028年。日本三家有薄膜式建造能力的船厂三菱重工、三井造船和今治造船,也只有今治造船有可能承接。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船企积极谋求进军LNG船建造领域。

  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表示,目前应是国内船企进入LNG船建造领域的良机。一方面,面对LNG船需求大增,而船企船位资源紧张的局面,船东只能选择竭力发掘可能建造LNG船的船企和相关的船位资源,对船型的技术指标、围护系统的工艺工装、建造船企的相关业绩、管理水平等会更加宽容。这对于船企来说,是难得的利好消息。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船舶工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整体市场环境对船企新进入LNG船建造领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并推动船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力度。

  今年年初,江南造船、大船集团相继接获大型薄膜式LNG船订单,国内形成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大船集团“三足鼎立”之势,改变过去沪东中华“单打独斗”的局面。此外,招商局重工、扬子江船业也在寻求进军大型LNG船建造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内船企手持订单十分饱满,船坞资源十分紧张,但LNG船价值量高且未来前景广阔乐观,属于战略性船舶市场,因此,依然吸引具备实力的国内船企积极进入这一市场,并试图通过承建LNG船实现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厚积薄发 不忘企业风险防控

  据了解,国内相关船企已为进入LNG船建造市场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如大船集团近年来已经完成14万立方米、15万立方米、17.5万立方米和 21万立方米等多型LNG船研发,得到了法国GTT公司和主流船级社方面的认可;先后完成了世界最大NO96型LNG船模拟舱和全球首个全封闭式MARK Ⅲ型LNG船模拟舱建造。江南造船近年来则实现了配置Type A、Type B、Type C和薄膜型低温液化气围护系统全谱系液化气船研发、设计、建造的全覆盖等。

  招商局重工联合招商局集团旗下设计公司德他马林研发的17.5万立方米LNG船和18万立方米LNG船两型船获得了中国船级社(CCS)、英国劳氏船级社(LR)、美国船级社(ABS)、法国船级社(BV)和挪威船级社(DNV)五大船级社的原则性许可(AiP)证书。这是招商局重工(江苏)推进大型薄膜式LNG运输船业务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为其承接大型LNG运输船奠定了基础。

  扬子江船业今年9月8日与法国GTT公司正式签署薄膜型围护系统技术支持和许可协议(TALA),标志着扬子江船业正式获得GTT公司资质认证,具备了建造应用GTT MARK Ⅲ型薄膜围护系统大型LNG船的资质。已有消息称,招商局重工、扬子江船业与丹麦船东Celsius Tankers的新造船谈判已经取得进展,按照目前的船价,这份订单总金额预计最多达28亿美元(约200亿元)。

  胡可一表示,与十多年前相比,我国相关船企在LNG船,特别是MARK Ⅲ薄膜型围护系统的组件和安装工装专业化生产、配套和专业安装队伍等方面的基础与条件已经实现较大幅度的跃升。可以说,进入LNG船建造领域的时机已经比较成熟。

  不过,市场进入的良机也伴随着风险。胡可一指出,LNG船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复杂船型,新进船企要具备大规模、批量建造LNG船的专业技术、工艺和工装以及液货系统安装调试等能力,还需要数年的时间,因此,船企要特别注重理性把握接单节奏。而且,在实现LNG船相关技术突破后,船企更要在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建造品质和建设专业化建造队伍等方面下功夫,进而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8家船企和GTT签订技术支持和许可协议,其中,沪东中华LNG船手持订单约占全球11%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获大型LNG船订单的江南造船和大船集团分别持有6艘和2艘订单。

  有韩国造船业人士表示,韩国已无法承接2027年前交付的大型LNG船订单,而中国船企在船期上具备优势,因此,原本一直在韩国订造LNG船的欧洲船东正流向中国。今年以来,中国船企已经承接近30艘LNG船订单,其中26艘为大型LNG船,这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中国LNG船接单量的14艘,中韩差距正在缩小。业内人士预计,在前述新进船企达产后,中国船企LNG船的建造能力将达到一年30艘。

中国船舶报产经专刊05中国船企抢摘“明珠”底气何来 吴秀霞2022-09-30 2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