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俨儿 报道 10月29日,第二届船舶舾装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船舶舾装标技委和内装分技委的挂靠单位主办该论坛。
本届论坛以“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为主题,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第七〇一研究所、第七〇四研究所、第七二五研究所,以及新誉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仁道和新材料有限公司、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配套公司的专家与学者,从节能减排、新型复材应用、精细化设计、船舶标准化发展与国际标准动态等技术领域开展专题学术研讨。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围绕新材料,哈工程大副校长吴林志、大连理工院士蹇锡高分别介绍了复合材料、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的研发应用情况,多家跨行业配套公司的专家介绍了在航空、轨道交通领域普遍采用的复合材料在船舶产品上的拓展应用和探索。复合材料在国外船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轻量化的特性,有助于船舶减重、降低能耗、提升有效负载;其耐腐蚀、阻尼减震、隐身防护等功能,被特种船舶广泛应用。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在复合材料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发与应用较欧美国家仍相对滞后,未来我国应着力攻克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在船舶领域推动建立行业共识,整合行业以及外部资源;加强基础材料性能数据积累,建立行业材料数据库;建立船舶行业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规范;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与复合材料相适应的设计理念;建立船舶复合材料性能、工艺和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会上还介绍了国内外船舶标准化工作进展。截至2022年10月,我国船舶工业现行标准共2449项,其中国家标准(GB)968项、行业标准(CB)1481项,对口国际标准转化率达70%;船舶舾装设备专业标准共335项,其中国家标准(GB)68项、行业标准(CB)267项。中船综合院副主任李天煜指出,需要注意的是,经过复审结论,确认“继续有效”的船舶舾装设备标准仅占该专业标准总数的约30%。我国船舶舾装的标准化仍存不少问题:救生、水(气)密、内装等部分标准不符合国际海事公约规则等的法定要求;部分产品标准外形不精致、结构型式落后、体积庞大笨重、材料使用不经济、不符合精细化发展要求;部分标准技术内容陈旧落后,产品品种规格不全,未考虑新材料应用需求;部分标准相互间交叉、重复,部分标准界面不清晰;现有标准不满足绿色、智能、极地、深远海等发展需要等。未来几年,我国船舶标准化工作依旧任重道远,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成我国全新一代船舶工业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整体水平,促进标准化对外开放,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形成业务特色鲜明、专业能力突出、质量效益优异、国际影响力强的标准化专业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