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

中国船舶报 2022年11月18日 孟庆达

  □ 孟庆达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我的印象中,姚总就是这样的“脊梁”。

  初识姚总,是2005年的秋天。那年的我,大学毕业进入武船技术中心,对独立的新生活充满向往。在迎新篮球赛上,我遇到了姚总。那时的姚总,担任技术中心电气课课长,喜欢打篮球,于是和我有了共同的话题。虽然姚总不是我的直属科室领导,但与他聊天,总能开拓我的思想和眼界,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不能仅仅满足画画简单的基座图,还要学习跨专业的知识,做复合型的人才。他说,埋头苦干的人也可以是为民请命的人,我们不能给自己限定范围,故步自封,只要是有利于公司发展,有利于国防建设的技能我们都要努力去学。

  姚总不仅如此要求别人,更是如此要求自己。

  2009年,公司成立了三维设计研究所,姚总担任所长。很快,大家惊讶地发现,姚总对每型船的模型进度、生产设计进度都了若指掌,连哪个分段头一天管子模型布置有什么变化都能一一指出,仿佛不是刚刚接触这个新课题。后来才发现,姚总具备这种能力是因为晚上大家休息时,他把白天生产现场的实景与模型软件一一对照检查,细细地研究思考从而发现解决每一个问题。

  2013年,公司成立了军船设计所,姚总任书记,同时也担任某产品后续船总工艺师,一专多能的他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

  职位虽然在提升,但他深入现场,身先士卒的传统却依然故我。

  2015年,姚总在启东检查某船的保养情况。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由于交船周期紧张,姚总一到启东基地,就召集技术人员开会,对意见还未处理的条目一一制定解决措施,定下交船基调。整个会议只花了1个小时左右,非常高效务实。交船队人员有限,会议结束,姚总又立马带头拿着保养工具,和大家一起上船做保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整个团队的干劲那是“噌”的一下就起来了,很快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17年,姚总开始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在负责宏观管理的同时,他依然是本色不改,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现场。8月份的一个雨夜,大概晚上9点左右,姚总打电话问我在不在码头。我心里嘀咕,这么晚,这个天气还去码头干嘛?姚总说,要到蓄电池大舱去走一圈。当时底部的电缆敷设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姚总一边走一边观察,对狭窄的下舱通道提了意见,要求修改部分支撑角钢。我说:“这个事情不用这么急吧?天上还在打雷下雨咧!”姚总笑着回答我:“工期紧,电缆进舱后甲板面全是电缆,再想把通道进行修改就要动火,就会有损伤电缆的风险,代价太大。现在就要见缝插针,合理安排工序,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做管理工作一定要有前瞻性啊!”

  一桩桩,一件件,姚总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党的二十大对国防军工建设有很高的评价,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千万个姚总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才能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围堵下挺直自己的脊梁。此时想到了姚总的微信名——华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唯有奋斗才能到达山顶,“一览众山小”。姚总留下的精神遗产我们一定会继承好,为未来的国防事业再立新功。

  (作者系武船设计研究院工艺工程师) 

中国船舶报金色码头04脊梁 孟庆达2022-11-18 2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