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苇
外婆去世已月余,我心里稍许平静。夜深人静时,想为外婆写一篇纪念文,却不知从何写起,感觉任何词句都难以表达我对外婆的感情和思念。对于外婆的离世,原以为坚强的我已慢慢放下,没想到,刚提起笔,泪水就已模糊了文字……
养育之恩
人世间的情感往往源于相处后的日久生情。我家四兄妹,孩子多,父母苦。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不得不将几个孩子分别寄养在亲戚朋友家,成为留守儿童。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和妹妹被寄养在同样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朋友家。我和妹妹寄人篱下,无亲无故,受了很多委屈。两年后,我们被送回开县老家,我被寄养在爸爸的姐姐家,妹妹运气比我好,被寄养在外婆家。虽也是寄人篱下,但毕竟是亲戚,待遇有所改善。
虽然我没有被寄养在外婆家,但幸运的是和外婆家离得很近,所以也能时常享受到祖辈对孙辈的疼爱,比如给好吃的、添置新衣……外婆对我的疼爱让我逐渐成为一个恋家的人,以致后来我到县城上高中后,即使离家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每个月也都要回一次外婆家。每次回去,外婆总是早就准备好了好菜好肉。每次返校时,外婆还总要给我零花钱,直至我大学毕业。
敬佩之情
我感恩外婆,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对我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是她的优良品质让我受益匪浅。
她勤劳,一天不歇脚地忙里忙外,忙农活、忙家务,总是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即使到80岁高龄,她也坚持早睡早起,慢腾腾地把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
她朴实,即便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她的衣服还是补了又补。我们孝敬她的衣服,她要么觉得太花、颜色太艳,要么觉得质量太好,穿着不自在,担心别人说闲话,总是放在箱子里不肯穿。
她节约,虽然她不知道“粒粒皆辛苦”这句诗,但从小过惯苦日子的她绝不浪费一粒粮食。我清晰地记得,在我小时候,外婆淘米时一粒米掉地上了,她都会捡起来洗干净。
她善良,邻居有困难,她总是施以援手,邻里关系非常融洽。她甚至以德报怨,总是说“别人对我一个‘坏’字,我对别人一个‘好’字”。当时的我很不理解她这种想法:既然别人对你不好,为什么还要对别人好呢?后来我明白了,外婆的意思是当别人对你不好时,若你大度一些,坚持对别人好,总会感化别人。
外婆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她的影响下,我大二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外婆就是我的入党领路人。2020年,我还为外婆写过一篇《我的入党领路人—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党员》的文章。正是外婆的言传身教,传递给我正能量,让我面对复杂的家庭环境和坎坷的成长经历时,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三观和那份纯真,让我终身受益。
感恩之心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相互的。外婆对我和妹妹疼爱有加,我们也很感激外婆。参加工作后,外婆很牵挂我和妹妹,她总是说:“外婆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要,就想听听你们的声音。”所以我每两天就会给外婆打个电话,每年劳动节、国庆节、春节,我和妹妹都会回老家陪伴外婆,这已经成为我们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的习惯了。
打电话时,外婆总教导我:“你要注意身体,要好好工作,你是党员,要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回老家时,我们总给外婆买些吃的穿的,拿点“孝敬钱”。可外婆反倒老让我们吃这吃那,我和妹妹都三十几岁了,还给我们拿压岁钱。在她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离别之痛
由于上一辈的恩怨,与我们家感情好的亲人寥寥无几,所以我心里特别在乎外婆。外婆是89岁突发脑出血医治无效而离去的,治疗期间,外婆饱受病痛折磨,我和妹妹放下工作,一直陪伴在外婆身边,想陪外婆没有遗憾地走完最后一程。
其实,随着外婆的年龄越来越大,我曾多次想:如果外婆走了,我会怎样?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我要想开一点,要坚强。没想到,在医生说外婆病情很严重时,在我们选择放弃治疗让外婆结束痛苦的那一刻,在外婆临走之际,我心里仍然十分难受,虽没有号啕大哭,但泪水止不住地流……
半年前,我在乎的爷爷在89岁时离我而去,但他永远活在我心里。如今,我更在乎的外婆在89岁时也离我而去,但她永远刻在我心里。生老病死,人间常态。离去的人已去,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能冲淡一切,能抚平伤口。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生离死别呢?是悲伤?是放下?还是忘记?也许,把他们藏在心底,让他们永远活在自己心里,才是最好的选择吧。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