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盼
每一个曾经追逐过梦想的人,在看《长安三万里》的时候,一定都会感慨万千。因为这部电影的内容,会引起他们的共鸣。比如,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异国他乡挣扎漂泊,为寻找自己的归宿,在无数异样的眼神中做自己。
《长安三万里》从高适的角度,对李白重要的人生事件进行了记述,同时也对他的人生进行了一次回顾。在高适的讲述中,我们既能感知到“诗仙”李白那超凡脱俗、风流倜傥的一面,也能感受到他雄心勃勃,却屡屡碰壁经历大起大落、晚年过得颇为凄惨的一面。透过高适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他自己是一个有志向、有担当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诗歌,也获得了不错的功名。电影中的二人有着不同的个性、才情以及人生轨迹。
李白的诗,多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般快意、浪漫、豪放,让人读之有豪情。
高适的诗,则如“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般写实、批判色彩浓烈。
但在他们这些不同中,我又看到了一些相同之处。
我们很难去评价李白的一生。他潇洒时恣意妄为自在如风,失意时钱财功名俱失,年老时拥错君主锒铛入狱,可没有人会说他白活一遭,因为他的诗歌永远留在百姓、学子口中。我们无法用世俗的眼光去评价他,因为他用力且恣意、精彩且潇洒地过完了他这一生。
也许很多人都是高适,为抱负拳拳而行,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普通人,更是不凡人。高适三进长安,三次不同的心境。少年进长安,踌躇满志满怀抱负,却发现自己众而不敏;中年进长安为赴友之约,满怀期待发现友情普而不实;老年进长安,繁华已褪,战乱下的家国让他只能颠沛流离,无力无助。但无论何时,尽管失落,尽管自卑,高适始终是他自己,是不断向着前方、步履不停的那个人。
正如电影里的李白和高适,我们中的好多人都是他们的缩影,想施展抱负、博取功名,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历尽坎坷,但都不轻易言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锁定目标,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奋勇拼搏。愿我们在人生各个节点都能够有像高适一般的韧性、李白一样的洒脱,积极向上、步履不停地生活。
[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