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瞬间,我们即将挥别难忘的2023年,迎来崭新的2024年。
即将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特殊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船舶工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紧紧抓住全球海事业复苏的机遇,在新时代的壮阔洪流中奋楫争先、劈波斩浪,在砥砺奋进中书写了举世瞩目的精彩答卷,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愈发稳固,向造船强国目标迈进的新航程行稳致远。
2023年,中国船舶工业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大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力兴装强军,瞄准国家所需,把自身发展放到国家事业大局中去谋划,潜心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展现船舶担当。从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到“一带一路”倡议,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双碳”目标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进博会到深中通道建设,中国船舶工业着力谋划、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次第开花结果,服务国家大局的步伐更加铿锵。
2023年,中国船舶工业紧紧融入全球海事业发展大局,抓住全球海事业复苏的机遇,乘势而上,奋勇前行。今年前11个月我国三大造船指标稳居全球第一,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在18种主要接单船型中有12种船型世界第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LNG)船、航空母舰三颗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竞相闪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承接、交付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船舶产品和配套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日欧中韩美造船企业高峰会议(JECKU会)、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等重大国际活动举办,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全体大会等活动,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成就,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稳健。
2023年,中国船舶工业加快融入绿色低碳发展大局,面对全球海事业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持续提升绿色设计、绿色制造能力,加强前瞻性低碳、零碳船型研发,拓展绿色低碳船型市场,取得优异成绩,甲醇燃料发动机、氨燃料发动机等新能源动力取得重大突破,LNG双燃料、甲醇双燃料、氨燃料船舶接单不断,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步伐更加坚定。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团结奋斗、携手奋进的2023年,全体中国造船人乘时代之风,破变局之浪,超越一个个预期,完成一项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的模样更加鲜活,“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更加昂扬。新的一年,中国船舶工业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信念,以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干劲,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实践内涵。
新的一年,中国船舶工业要坚定走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步伐,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绿色低碳作为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立足未来的长远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通过“智转数改”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新的一年,中国船舶工业要坚实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动力变革,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瞄准科技发展和海事技术创新前沿,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跃升,率先发展形成船舶工业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新的一年,中国船舶工业要继续坚定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提升国际合作质量,打通全球海事业的“双循环”通道,促进全球海事业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动融合,积极参与和影响全球海事公约规范、技术标准等制定,拓展全球海事业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以中国船舶工业的新发展为全球海事业提供新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海事业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船舶工业开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一年。中国船舶工业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发力创新驱动,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书写中国船舶工业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