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巴以冲突再次升级,胡塞武装宣布禁止任何前往以色列的船舶在红海和阿拉伯海航行,禁令适用于任何国籍的船舶。红海成为战区,苏伊士运河航线再次被扼住了“咽喉”,对短期航运费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那么,此次“红海危机”可能给新造船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
短期影响
短期来看,“红海危机”对新造船市场的影响有限。预计本次“红海危机”只会导致苏伊士运河运输暂时性受阻,“红海危机”没有完全变成长期风险的情况下,运河可能在数月甚至更短时间内恢复常态。
回顾历史,武装冲突致使苏伊士运河长时间停摆只发生过一次,即1967~1975年中东战争使苏伊士运河关闭8年,但当时运河及红海两岸各国大多是中东战争的“局内人”。而此次也门胡塞武装干扰红海航运,不仅影响埃及等国的利益,还影响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经济复苏和增长。因此,多方力量必会主动维稳,确保红海航运及苏伊士运河畅通。12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巴林宣布,美国正在组建一支新的多国部队,以保护在红海过境的船舶免受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发射的无人机和弹道导弹的袭击威胁。12月20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将禁止以色列航运公司ZIM旗下的船舶以及任何悬挂以色列国旗的船舶在其港口停靠和卸货,并且前往以色列的船舶也将被禁止在马来西亚任何港口装载货物,这也是对以色列方的强力施压。考虑到“红海危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短期相对可控,以及全球主要船厂生产排期饱满,在“红海危机”没有完全变成长期风险的情况下,船东匆忙下单为数年以后的运力需求做准备并非明智之举。综上所述,预计“红海危机”对新造船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
长期影响
长期来看,若武装冲突事件持续发酵严重影响亚欧航线的运输,船东将不得不调整有关船型运力部署,进而将对新造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亚欧航线运输稳定性仍取决于巴以冲突局势及各方势力博弈,若事件持续发酵,将严重影响亚欧航线的运输安排。
在油船方面,欧洲石油进口和俄罗斯石油出口转向对全球油运贸易格局的影响将持续存在,支撑海运周转量增长。虽然当前油船新造市场热度较高,但目前油船手持订单船队占比仍处在较低水平,2024年船队增长仅在1%左右,航运市场供需关系持续偏紧,老旧船舶更新换代需求较大。若船东不得不放弃苏伊士运河航线,带来的新造船市场增量将首先集中于油船,预计会明显推动新造船需求释放。
在集装箱船方面,虽然集装箱运输占据了苏伊士运河近50%的航运量,但当前全球集装箱船运力若有效利用可以满足绕行需求,同时未来数年集装箱船有着巨量的新增运力释放,预计集装箱船绕行引起的航运市场失衡将通过提高航运市场均衡价格来实现新平衡,集装箱船新造市场受到的影响预计较小。
在散货船方面,由于苏伊士运河散货运量仅占全球的5%,加之全球经济可能进入长期低增长阶段,散货船新造市场缺乏长期上行动力,预计此次危机传导至散货船新造市场的可能性很小。(经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