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船国际建造的5万吨甲醇双燃料油船“STENA PROGRESSIVE”号完工交付
●2023年,广船国际不仅交船数量刷新纪录,绿色船舶占比也创最高纪录。目前,广船国际绿色产品占比超过60%。
●近4年来,广船国际实现了碳排放强度下降49%,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5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30万吨以上。
记者 邝展婷
1月12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广船国际建造的5万吨甲醇双燃料油船“STENA PROGRESSIVE”号完工交付,标志着我国第一型甲醇双燃料油船项目圆满收官;1月19日,为SFL公司建造的7000车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ODIN HIGHWAY”号完工交付。目前广船国际累计完工新能源船舶和手持新能源船舶订单数量国内领先。
1月14日,在第二届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上,广船国际被授予“2023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称号。而此前,广船国际还相继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集齐了从船舶设计、建造和供应链管理全过程的国家级“绿色”认证,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集齐这三个“绿色”称号的造船企业,也是拥有国家级“绿色”认证最多的船舶企业。
从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中驶出的船舶,全生命周期绿色“成色”优异。
绿色船舶:运营过程绿色高效
高端绿色船舶的建造交付,不仅对广船国际自身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助力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为船东的运力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2023年,广船国际不仅交船数量刷新纪录,绿色船舶占比也创最高纪录。2024年才刚刚开始,该公司就接连交付了2艘双燃料动力绿色船舶。
广船国际去年交付的4艘豪华客滚船中,2艘全球最大吨位的2500客/3800米车道豪华客滚船预留了LNG推进功能接口,2艘1500客/3658米车道豪华客滚船采用油电混合推进,电池装船容量达到8.8兆瓦时,对比同航线运营的同类型船舶可减少40%的碳排放量。
华南首个7000车LNG双燃料PCTC项目在2023年完成了首制船与2号船的交付,并于近期交付了3号船,生产周期不断突破,实现了双燃料动力PCTC节拍化建造。目前,广船国际手持PCTC订单达到28艘,其中包括6艘全球最大的10800车PCTC,手持订单量占据全球第一,而且均为采用双燃料动力绿色船舶。
在三大主力船型方面,广船国际在2023年完工交付了LNG双燃料LRⅡ型成品油船8艘、国内首型4.99万吨甲醇双燃料化学品/成品油船2艘,3艘华南地区最大的16000TEU集装箱船预留LNG推进功能接口,配备脱硫脱氮系统、空气减阻系统和轴带发电机,满足最新的环保排放标准要求。
目前,广船国际绿色产品占比超过60%。高端绿色船舶的建造交付,不仅对广船国际自身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助力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为船东的运力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绿色制造: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广船国际将绿色制造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自身碳管理水平,创建了“改绿电比重、改运维模式、改能源结构、建绿色体系”的“三改一建”碳达峰模式。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在各行各业向纵深推进,我国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已经从能源侧进入生产制造的工业侧,并继续延伸到原材料、二轮配套等,向全生命周期推进。
瞄准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的目标,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七一四所、暨南大学等碳排放研究专业团队合作,将绿色制造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自身碳管理水平,创建了“改绿电比重、改运维模式、改能源结构、建绿色体系”的“三改一建”碳达峰模式。
广船国际践行碳达峰行动,将“双碳”目标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通过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单船试航燃油使用量、码头燃油用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实现光伏发电每年1300万千瓦时以上、燃油的碳排放每年降低6000吨以上;通过资源一体化平台、智能空压站的建设,不断提升碳排放管理智能化水平;以船舶制造中最重要的喷涂和切割两个环节作为“牛鼻子”,广船国际联合中国船舶集团内外的科研力量进行工艺创新,率先开发出大包装绿色喷涂系统、开展戊烷切割技术示范性研究,每年减少危废150吨,降低碳排放1000吨以上;同时,广船国际还将绿色制造理念向子公司、向供应链延伸。该公司将自身探索出来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经验应用到下属修船企业文冲修造的发展之中,推动文冲修造全面实施超高压水除锈技术,率先应用“船舶行业VOCs无组织排放移动处理装置”,创建能源监测云平台,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船舶的改造水平,构建了适合修船工业特点的绿色工厂模式,突破了行业绿色发展瓶颈,成功获评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广船国际与暨南大学共建了广东第一家“广东海洋碳排放核算示范基地”,针对公司主流产品,积极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通过建设碳管理平台、修正企业供应链制度、对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开展绿色评价等措施,鼓励和引导供应商提供碳足迹报告,构建船舶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立健全船舶产品碳足迹评价体系等,推动船舶产品碳排放精细化管理。
近4年来,广船国际实现了碳排放强度下降49%,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5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3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