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信风百川流

——2023年中国邮轮游艇产业十大新闻盘点
中国船舶报 2024年01月26日

  记者 刘志良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3年,我国邮轮产业复苏态势明显加速,各地纷纷出台支持邮轮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内邮轮企业加快部署国际邮轮航线,国内各大邮轮母港软硬件条件水平不断提升。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交付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邮轮产业的复苏发展。这一年,国内旅游市场进入预期转强和供给优化的新发展通道,中国游艇产业逐步实现了恢复性发展,游艇展会、论坛、赛事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举办,展示了巨大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回望征途,我们盘点2023年中国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大事与大势,汲取前行力量,迈上崭新征程。

  01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

  2023年11月4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爱达邮轮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相关交船文件,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该船运营准备工作全面启动。至此,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历时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顺利完成命名交付。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总吨位13.55万吨,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设计吃水8.26米,最高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5000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365公里管系、120公里风管;设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了高达16层、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被誉为“海上现代化城市”。

  点评:“爱达·魔都号”的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成功摘取了造船业“皇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是我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里程碑事件。我国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手持造船业三颗明珠的国家,打破了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先日韩后中国”的船舶工业历史周期律,实现了船舶设计建造的代际跨越,极大地增强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创造了我国船舶工业与全球合作共享的发展机遇,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02

  亚洲最大超级游艇“幻想号”交付

  2023年年底,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普莱德游艇设计建造的超级游艇“幻想号”正式交付。“幻想号”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超级游艇,全长88.5米,宽15.4米,拥有6层甲板,空间达到3642总吨,铝钢船体结构,是一座集商务、运动、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理想“海上家园”。该船采用罗罗公司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配置无冗余的DP0动力定位系统,高度自动化集成,1人即可完成全部操控;经济航速15节,最大航速17节,续航力5000海里,可在无限航区航行,入级美国船级社(ABS)。

  点评:近年来,随着游艇产业的发展,中国本土游艇制造企业开始逐步迈向高端化道路,海星游艇集团、太阳鸟游艇、厦门翰盛游艇、普莱德游艇等游艇企业在高端游艇市场中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并多次获得国际奖项。在超级游艇领域,海星游艇自2014年连续7年进入全球超级游艇榜单前30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位居中国游艇订单榜第一名、全球超级游艇订单排行榜第16位,2019年跃升至全球超艇排行榜第12位。虽然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海星游艇仍然稳居全球超艇榜单第17位。普莱德游艇设计建造游艇的平均长度达到70米。

  03

  新版《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实施

  2023年11月1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游艇安全管理规定〉的决定》经交通运输部第24次部务会议通过,并于2023年11月10日起施行。

  点评:此前执行的《游艇安全管理规定》是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游艇产业的逐渐发展成熟,游艇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游艇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也十分明显,旧版《游艇安全管理规定》与游艇产业相关标准、生产、检验发证、登记、游艇操作人员培训考证、游艇俱乐部的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新情况,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游艇产业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新版《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将使游艇产业发展更加法治化和规范化,有助于进一步服务游艇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游艇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游艇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同时也明确执法部门的执法边界,形成风险承担更加合理、责任划分更加明确、执法边界更加清晰、权利义务更加对等的管理制度。

  04

  三亚游艇产业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入选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海南自由贸易港按照“首创性、集成性、已实施、效果好”原则,遴选发布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游艇产业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成功入选。近年来,三亚针对游艇旅游存在“九龙治水”的问题,率先出台《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办法》《三亚市水上项目促进和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游艇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信息壁垒;开展游艇“一次办、不停航”改革试点,三亚海事局已累计为130多艘游艇办理“一次办、不停航”业务;制定《三亚市海域使用详细规划》,游艇发展空间更加安全、有序、规范;发布游艇交易鉴证服务、勘验服务、评估服务三项行业标准,填补国内游艇交易领域的空白。

  点评:三亚游艇产业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聚焦游艇产业链条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联动交通、海事、海关、边检等多部门,通过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游艇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率先划分游艇旅游用海类型和交易服务标准,率先建立首个游艇旅游数字化服务平台,率先集成海事审批服务等便利化措施,有力促进了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三亚的游艇登记数量达到1367艘,迈入“千艇城市”;游艇出海艘次、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67%和83%;市场主体加速集聚,80余家游艇产业链企业落地三亚中央商务区;三亚零关税游艇累计交易63艘,货值达到4.6亿元。

  05

  后疫情时代邮轮港口逐渐“开张”

  邮轮母港是邮轮产业链的核心枢纽之一,不仅是邮轮、游客和城市、景区的承接地,也是邮轮建造和邮轮运行的衔接点,对邮轮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要求,2030年前全国沿海形成以2~3个邮轮母港为引领、始发港为主题、访问港为补充的港口布局。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沿海邮轮港口布局,建成了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邮轮码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十余个邮轮母港,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间,国内各大邮轮母港都陷入沉寂。2023年,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我国邮轮产业进入复苏期,包括上海、青岛、天津等在内的各主要邮轮母港逐步实现复航。

  点评:当前国内各大邮轮母港迎来了“复航”的契机,但是“启动”前期的大规模投入成为挑战,如何解决硬件配置超前与利用率相对落后的矛盾,对各大邮轮母港来说仍然是异常艰巨的考验。

  在邮轮产业复航初期,各大邮轮母港还需要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各邮轮母港要求同存异,加强互动、互联互通,发挥地域和文化特色,做到航线利益最大化,实现共同发展。同时,港口要加强与邮轮公司的合作,大力推广邮轮文化,实现船港共赢。以“价格战”谋求发展是不可取的,各邮轮母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寻求良性发展途径。

  06

  国内邮轮复航国际航线

  随着邮轮旅游的逐渐复苏,中国母港国际航线逐渐重启,“招商伊敦”号、“蓝梦之星”号、“爱达地中海”号先后开启了以天津、青岛为母港的国际航线,“梦想号”开启了以天津为母港的国际航线的运营。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母港国际邮轮也逐步恢复常态化。还有多家国内邮轮企业表示,正在与日韩、东南亚等热门目的地的港口进行沟通洽谈、整合营销渠道、研究航线部署,将在合适时机宣布在中国市场的部署计划。

  点评:在各项政策加持下,我国本土邮轮公司国际邮轮航线逐渐开始全面复航,国际邮轮公司也纷纷制定了回归中国大陆市场的“日程表”,可以说,我国邮轮旅游产业基本实现了全面复苏。从长远来看,邮轮产业发展未来可期,不过中国邮轮行业的复苏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难有爆发式的增长或者报复性的反弹。对于邮轮旅游消费,要做好宣传引导,逐步树立邮轮旅游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国内邮轮企业要想突出重围,需要提高邮轮产品的吸引力,实现差异化经营,打造知名邮轮品牌提升影响力。

  07

  全年游艇展会赛事喷涌

  2023年,我国召开了十余场游艇展会,旨在做大做强游艇交易市场、促进游艇产业集聚发展、展示当地特色海洋生活方式。其中,既包括中国(上海)第二十六届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这样的老牌展会,也包括以“展+会+赛”模式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游艇展暨中国(海口)国际船艇及生活方式展。围绕游艇展会,诸多游艇论坛举办,进一步培育游艇旅游文化,助推游艇旅游高质量发展,增强行业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凝聚行业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游艇产业的发展,为推进中国游艇文化建设、加速产业创新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把薪助火。

  点评:虽然当前大众游艇消费仍处于培育期,但是游艇已逐渐撕掉“小众”标签,游艇旅游已经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休闲度假高端旅游业态之一和拉动整个旅游业“加速跑”的重要一环。当前,国内旅游市场进入预期转强和供给优化的新发展通道,中国游艇产业逐步实现了恢复性发展,游艇展会、论坛、赛事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举办,展示了巨大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游艇产业要抓住发展机遇,以满足游艇消费大众化发展需要为主导,实施游艇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形成游艇装备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08

  中国本土帆船赛事蓬勃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帆船运动已遍布全国几十个城市,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共举行了近百场不同规模的帆船赛事和活动。这些赛事覆盖面十分广,既包括全国帆船锦标赛等竞技类比赛,也包括中国家庭帆船赛、中国帆船超级联赛等新兴群众赛事,还包括青少年帆船联赛等面向青少年群体的赛事,作为本土原创帆船赛事,2023中国家庭帆船赛成功举办了16站赛事,规模实现历史之最对于帆船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尤其是在内陆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来自全国23个省及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的共1652名选手参加,其中近四成的选手是首次参赛。

  点评:业界对于帆船产业是否属于游艇产业的范畴存在很大争议,但是我国帆船产业仍然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当前,我国帆船赛事IP已经形成了大而全、小而精、全国化及区域性互补的良好态势。帆船赛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水上体育赛事,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方式,集体育竞技、商业、文化、公益为一体。

  09

  长江内河游轮产业实现复苏

  2023年,长江干线省际游轮共计发船5414艘次,为2019年同期的94.72%,共计完成客运量137.62万人,为2019年同期的126.17%。长江游轮接待量创三峡成库2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2023年,长江游轮共计投入运力49艘(含宜昌交运跨省短线观光游船1艘),总客位数18860个,营运游轮数量较2019年减少4艘,客位数较2019年增加1238个。2023年长江游轮呈现“量价齐升”良好态势,常规渝宜经典航线平季价格达到2400元/人以上,较2019年上涨30%左右。

  点评:2023年,长江内河游轮产业迎来了快速复苏。长江经济带现已形成中国规模最大的内河游轮群和较为完整的游轮服务体系,长江经济带内河游轮业创新发展具有资源禀赋良好、客源市场充足,产业体系完善、具备消费高品质游轮能力的人群不断壮大等明显优势。未来,长江内河游轮产业需要应创新模式,整合资源,打造复合特色旅游线路;区域联动,推动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规范管理,促进内河游轮有序经营。

  10

  《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3)》发布

  2023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3)》。该年度报告数据统计时间从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分为总报告、专题篇、产业篇和发展篇四个部分,囊括了16篇系统而具体的研究报告,逻辑严谨、观点鲜明、数据翔实、内容前瞻,分析了2022~2023年国际邮轮产业发展形势,并通过十大热点解析了中国邮轮产业的最新走势与潜在趋势。

  点评:国际邮轮运输全面恢复,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并于2024年1月正式启航。但本土邮轮产业在短期内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消费者对邮轮旅行的信心亟待提振、邮轮载客率较低等问题。本土邮轮公司在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国邮轮产业链还需要加强对邮轮市场的研究,逐步增强大型和极地探险邮轮建造的自主设计研发力度,提升邮轮船队的自主运营能力,深化邮轮经济产业链的拓展,推动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邮轮市场的合作和竞争,为全球邮轮行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中国船舶报游艇时代04扬帆信风百川流 刘志良2024-01-26 2 2024年0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