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度排名国内前三的造船大省,“小、散、弱”的帽子曾经戴在山东船舶工业的头上好多年。即便到目前为止,山东省船企建造的最大级别集装箱船也仅为6000TEU级,最大散货船仅为21万载重吨。但是,山东船舶工业偏偏不走寻常路,一边通过错位竞争,在高端海工装备、大型高端客滚船、高端海洋渔业装备、汽车运输船、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等领域异军突起;一边做精、做深三大主流船型细分领域,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在大型散货船、中小型集装箱船等领域实现了批量建造,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模式成不成功靠订单说话。山东船舶工业之所以在2023年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固然离不开全球海事业复苏发展的大势,但更离不开自身的不断探索奋斗。诚然,即便在这些细分市场领域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是通过前期积累的优势,山东省已经有30余家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成绩的同时,山东船舶工业目前也正在沿着山东特色发展道路,加大探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研发应用力度,力求在制造模式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找回昔日山东船舶工业的荣光。(刘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