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玲
《牛虻》是我时隔38年仍深深思念的一本书。
我人生的最初18年一直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贫瘠的物质生活毫不妨碍小镇孩子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从小学三年级可以无障碍地读《儿童文学》开始,我便深深迷恋上一切书籍。只是那些书大多是从同学手里传过来的,常常已经卷边甚至缺少封皮,无声地诉说它的沧桑经历。而《牛虻》是第一本真正属于我的大部头小说。那时我刚上初一,学校边上的文具店兼书店是我常去的地方。一天去买铅笔,我的目光一下被一本书的封面吸引过去,黑白底的封面上一张带着破烂大檐帽子的丑陋面孔占据了整个封面,从左眼下横穿面部隐于络腮胡子的长长刀疤仿佛从封面上凸出来,犀利倔强的眼神直视着我,让我无法挪步。而封面上“牛虻”两个大字让我深感疑惑,因为那时我还不知道牛虻的含义。书被薄薄的塑料膜包裹着,不同于其他书籍可以直接翻阅。我拿起来看了价格,确认是当时的我承受不起的。默默放下书,我心里却再也放不下它。
从那天起,我开始为了一个目标攒钱。由于下午放学和晚自习上课时间仅间隔一个多小时,父亲经常会给我一角钱买一个烧饼先填肚子 。从这天起我便饿着肚子上晚自习,省下这一角钱就是我的第一个资金来源。过年的压岁钱是用来买文具的,我便把目光盯在了这笔钱上。铅笔用的只剩三四厘米,已经无法握住,我便用香烟壳折一个笔套套住那一小段,增加铅笔的长度,这样还可以多用三五天;橡皮已经小得像爆米花大,我就把铅笔字写得浅一点,轻轻擦以节省用量,每个橡皮又可以多用几天——这是我的第二个资金来源。眼看着离目标越来越近,快乐一点点增加,我终于买到了心心念念的《牛虻》!
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外国书籍,拿到书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书中的内容深深震撼到了我!是的,震撼!它和我过去看的儿童类文学完全不一样。残酷的世界,复杂的感情,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偰用女性的细腻触角描写了曾经单纯的主人翁亚瑟在经历被自己最敬仰的教父出卖,被最爱的姑娘误会后信仰崩塌,经历十三年炼狱般的生活,最终成长为一个致力于意大利独立解放战斗的革命斗士的经历。我倔强宁折不弯的性格大概就是受这本书的影响,这种性格也将伴随我一生。
这本《牛虻》的第二个阅读者是我最好的朋友。不幸的是,她在上晚自习时偷偷看书,被值班的地理老师发现,这本书被当着全班同学面撕掉了。那一刻,我的心跟着破碎了。因为这本书,我和朋友产生了嫌隙,平时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开始互不理睬。又是一个晚自习,中间休息时间我走出教室抬头仰望皎洁的月亮,想到亚瑟和恋人在月光下的情境,懊恼逐渐涌上心头,后悔自己对待朋友的态度。当我返回教室拿起课本,发现下面赫然放着一本崭新的《牛虻》。翻开扉页,上面是朋友熟悉的题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永远的朋友杰。”泪水瞬时涌上来,我回头看着她,两人都笑了。
光阴荏苒,一晃38年过去,我曾回老家翻找这本书,却再也没发现。当年那个文具店也早已拆掉,我在新华书店买了本新的《牛虻》。每次翻阅,思念便如潮般涌来,那本深深影响我的《牛虻》在哪里?那个我曾经最好的朋友还好吗?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