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志良 报道 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山东邮轮旅游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总体要求提出,到2026年,全省邮轮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年运营出入境邮轮艘次40个以上,年接待出入境游客达到20万人次以上,培育或引进1~2家驻鲁长期开展母港运营的国内外邮轮公司,推动青岛邮轮母港建设最具活力的东北亚国际邮轮枢纽港。
《意见》分为六部分,除总体要求外,从完善邮轮旅游基础设施、创新邮轮旅游产品体系、延伸邮轮旅游配套产业、培育壮大邮轮旅游市场、强化邮轮旅游支撑保障五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意见。
在完善邮轮旅游基础设施方面,《意见》提出,完善邮轮港口体系,持续打造提升青岛邮轮母港,整体打造母港、始发港、停靠港“一主一备两点”邮轮港口体系。完善配套交通网络,建立邮轮与航空、铁路、省际巴士、城市公共交通等联程联动机制。
在创新邮轮旅游产品体系方面,《意见》提出,丰富邮轮航线产品供给,巩固青岛始发的日韩航线,支持国际邮轮公司以日韩等航线为重点,开发运营涉及山东省邮轮港的航线产品。提升邮轮访问港吸引力,深化国际国内邮轮港口合作,增加互为母港和多母港航线操作,鼓励多样化邮轮船型停靠。完善岸上主题产品,重点打造“邮轮+亲子”“邮轮+研学”“邮轮+会奖”“邮轮+康养”四大岸上主题旅游产品。
在延伸邮轮旅游配套产业方面,《意见》提出,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支持山东省船舶制造及相关企业发展邮轮高品质内饰材料、新能源动力应用、电机设备、压载水处理系统等关键装备技术,积极融入邮轮配套产业链。推动省内优势船型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完成邮轮级高端客滚船自主开发设计和实船建造。完善配套服务产业,支持将青岛国际邮轮港区纳入RCEP山东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首批功能区域。发展邮轮物供产业,支持培养本地骨干船供企业,推动提升国际邮轮本地物资和商品采购比例,发展邮轮船供“全球采购、集中配送”模式。
在培育壮大邮轮旅游市场方面,《意见》提出,打造邮轮消费品牌,整合做强省内港口出境免税业务,推进邮轮旅游消费体验中心(综合服务区)建设。培育引进市场主体,支持山东省重点企业新建、购置邮轮,扩大省内邮轮船队规模,积极引导大型邮轮运营、制造企业到山东省成立基地公司。宣传普及邮轮文化,打造“沿着黄河遇见海 登上邮轮看世界”主题邮轮旅游品牌,大力开发邮轮客源市场。
在强化邮轮旅游支撑保障方面,《意见》提出,推动邮轮口岸通关便利化,用足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争取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实施15天免签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拓宽邮轮企业投融资渠道。健全邮轮人才体系,建立邮轮旅游产业人才库,支持山东省内高校与邮轮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建立邮轮人才实训培养基地和培训中心,到2026年,建设3~5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综合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东北亚邮轮人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