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会议上建议——

聚力全产业链 共绘海洋新篇

中国船舶报 2024年07月31日

  中集集光全国首个半潜式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安装到位

  记者 郭佳泰

  “‘十四五’以来,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加快演变、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等考验,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承压前行、总体平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在日前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协办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会议上,与会专家围绕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展开了深度探讨。专家表示,要深化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衔接与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实现创新发展,朝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成绩与挑战并存

  2023年,海洋经济强劲复苏,助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郭越指出,海洋经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增速比国民经济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海洋制造业增速比全国制造业高2个百分点,船舶制造已进入产品全谱系发展新时期;海洋服务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多家邮轮港实现邮轮复航,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释放。

  其中,船舶工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根据中国船协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58.9%。近年来,全球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对造船市场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

  中国船协统计信息部副主任曹博表示,当前,新造船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市场延续上升势头。从船型分布来看,主力船型均衡发力,五大船型成交份额均衡,油船、散货船表现尤为亮眼。2023年,油船、散货船份额提升较快,其中,油船增速继续保持第一,同比增长244.8%;散货船增长60.3%;特种船涨幅为33.8%。2024年,气体船、油船、散货船更为活跃。

  从新船价格来看,曹博分析,本轮市场复苏带动新造船价格快速回暖,并大幅走高。2024年6月,新船价格指数攀升至187.23,同比增长9.5%,创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连续第六个月站上180点。他表示,船舶工业的发展模式正在加速转变,新技术、新业态等逐步形成,需要全产业链通力合作,解决短板问题,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郭越表示,当前,虽然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持续优化、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不断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海洋治理不断拓展深化,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产业链耦合存在堵点、海域资源开发较为粗放等问题,亟待加强海洋科技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任务依然艰巨。对此,他建议,聚焦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大海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部署力度;加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海岸带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

  革新与转型同驱

  海洋新兴产业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海洋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为经济增长点,能促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同时,这些新兴产业在推动海洋资源高效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上,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细录以海上光伏产业为例做了详细介绍。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洋能源利用方式,海上光伏产业具有显著的优势,不受地形限制,不受风沙、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可以保证持续稳定地发电,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2023年11月,中集集光与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共同创建的全国首个海上浮式光伏实证基地正式启动运营,为验证海上光伏组件在海洋环境中能否长时间高效可靠运行、试验海上光伏漂浮式平台技术等提供了“试验场”,推动光伏加速“入海”。潘细录透露,中集集光正在与新材料、光伏组件等产业链伙伴企业开展系列创新研发。

  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航运业的转型发展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业至关重要。通过实施减排措施,如采用清洁能源、优化船舶设计和运营、提高能效等,航运业能够显著降低其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DNV船级社中国区海事智能中心总监刘小峰分析了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下航运业减排的路径及解决方案,并表示,航运业应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同推动脱碳转型,通过跨行业、跨地域协作,加强政策对话与协调,促进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

中国船舶报综合新闻02聚力全产业链 共绘海洋新篇 郭佳泰2024-07-31 2 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