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宇
说起军代表,我想每一位昆船人的心头都会第一时间想起那个流传了近四十年的故事,那个我们作为军工人应当永远铭记的故事。
在云南省安宁县的深山峡谷中,有56位烈士在328烈士陵园里静静长眠。四十年前,他们响应三线建设的号召来到这里,也将自己的无悔青春留在了这里。
1986年3月28日,如往常一样,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5002厂的起床号准时响起。工人们与妻子道别,学生们在上学路上嬉戏打闹,稻田中早已有了劳作的身影……人们满怀着期待迎接着新一天的开始。突然间,一声炸雷般的轰隆声响彻整个山谷。5分钟后,工厂的广播中传出广播员急促的声音:“紧急通知!紧急通知!厂区北部普达箐沟发生爆炸引发山火,大家赶快前往救援!赶快前往救援!”
闻讯的军民职工来不及多想,抄起工具就来到了火场前。着火点所在的位置位于两山之间,最高处海拔为2058米,最窄处只有20米。谷底三面环山,是一个马蹄形的风灶地带,形成天然的火炉结构。风吹着烈火以每秒10米的速度跨越着谷底,径直扑了过来。军民职工们明白,自己不能后退,因为他们的身后有着数万亩的山林、有着重要产品的生产设备、有着西南经济大动脉的成昆铁路,更有着他们自己的家。
一时间,以军代表、工厂党员和干部为主体的救火队迅速组织起来,分为几个批次,采取由两侧向中间的方式开始灭火。第一批上去的党员不一会儿就浑身黢黑,几百摄氏度的高温炙烤着他们的皮肤如刀割般疼痛。一批下来另一批再上,党员干部下来群众村民再上。在大家努力扑火5个小时以后,隔离的防火道基本成型,大火因此得到了控制。正当队员们脸上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下来。忽然间疾风骤起,本已经变小的火势乘着风力急转向侧翼烧去,在那里的队员来不及反应就被大火瞬间吞没,一时间哀嚎遍地。刚撤下来休息的党员顾不得安全冒着危险又冲入了火海。
几个小时之后,火场内已经遍地焦黑,大家报着一丝希望冲进去大声呼喊着队员的名字:武夫牛、陈代永、段学华……但是,没有回音。人们定睛一看,眼前的一幕让人心碎,在这大约450米长的防火道上,驻厂军代表、工厂职工的遗体,从山脚到山腰一线排开,蜷缩的身体早已无法分辨,只有那未曾烧尽的翻毛鞋能看出他们至死都未曾退却。
“3·28大火”烧了整整五天,7000余人参与到了此次救灾当中。6名军代表、50名救灾群众和职工在这场与烈火的战斗中逝去,他们用生命保住了生产车间、铁路和他们的家园。事后,“3·28大火”的事迹上报到了中央书记处,中央书记处的来信这样说道:“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参加救灾的广大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和各族群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顾全大局,顽强奋斗。对这种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英勇献身精神,体现了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秀品德,应当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业中大力提倡和发扬。”
三十八年过去了,我们未曾忘记那段历史,烈火只是烧去了烈士们的身躯,却烧不尽这代代传承军民之情。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救火英雄舍身赴死、壮志凌云的豪迈;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后来之人刻入骨髓、不畏艰难的坚守。每年的3月28日,昆船人都会组织人员来到烈士陵园进行吊唁,回顾这段历史,一代代昆船人将铭记着他们的英雄事迹,一批批党员也将用行动践行着对于国防事业的承诺。
英雄们啊,你看,如今我们蛟龙下海、航母壮阔、您们为之献出生命的企业已经成为了国家海权不可或缺的装备力量,你们的精神将随着中国船舶集团的发展壮阔起航。
作者单位: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