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霍尔木兹海峡?

航运业乱象升级!

中国船舶报 2025年06月20日

  记者 李琴

  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袭,两国爆发近年来最严重的直接军事冲突,伊朗还威胁关闭全球重要石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

  目前,战事依然激烈,双方均针对下一步行动强硬表态。航运业担心,如果以色列与伊朗军事冲突持续或升级,将严重影响霍尔木兹海峡的通航。在美国针对中国建造、运营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美国针对全球发动关税大战扰乱全球航运市场后,航运业再次迎来全球关键航道可能陷入瘫痪带来的挑战。

  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袭后,市场立即作出反应,全球油价飙升、海运价格攀升。6月14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超7%。超大型油船(VLCC)运价远期协议(FFA)显示,中东—中国航线7月运价预期突破4万美元/天,较前期暴涨逾50%;干散货市场同样反应强烈,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6月16日涨至1975点,创8个月来新高。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分析师指出,船东已开始惜租观望,可能形成“虚高现货价”的市场氛围。

  6月14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委员伊斯梅尔·库萨里表示,伊朗正在严肃考虑是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更进一步引发航运业的担忧与恐慌。

  霍尔木兹海峡东西长约150公里,最宽处达97公里,最窄处只有约30公里,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唯一海上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能源运输的“咽喉”,中东国家的石油、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等均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克拉克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11%的海运贸易商品需航经霍尔木兹海峡,其中包括34%的石油出口、30%的LPG出口、20%的LNG贸易、18%的化学品贸易、7%的汽车贸易,以及3%的集装箱贸易和2%的干散货贸易。2025年年初至今,霍尔木兹海峡日均船舶通行量为144艘,其中37%为油船、17%为集装箱船、13%为散货船。

  英国《劳氏日报》的文章指出,以色列与伊朗军事冲突升级可能导致霍尔木兹海峡航道受阻。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每月超过5亿桶从产油国东向输出的原油将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进入市场。按2025年第一季度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船舶拥有国来看,希腊、日本和中国的船舶最多。另有数据显示,霍尔木兹海峡若全面关闭,将有效切断迪拜和阿布扎比的转运枢纽,以及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科威特和伊拉克等海湾门户港口的进出口路线,对集装箱供应链产生巨大影响。根据eeSea班轮数据库,迪拜杰贝阿里码头提供132条班轮航线,其中30条为波斯湾/中东海湾内部支线,其余航线均需经过霍尔木兹海峡。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首席安全和安保官员Jakob Larsen表示,如果美国/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爆发全面冲突,霍尔木兹海峡很可能会被有效关闭。尽管目前海峡仍然开放,东西向的商业交通仍在继续,但这种情况可能会迅速改变。

  英国海上贸易行动组织则表示,虽然伊朗目前尚未将霍尔木兹海峡的船舶作为目标,但若伊朗继续以导弹、无人机袭击以色列作为报复,紧张局势可能会迅速升级。

  不过,更多的分析认为,伊朗完全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风险较低。首先,伊朗没有能力完全关闭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大部分水域属于阿曼而非伊朗,伊朗实际控制的航道不足3公里。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船舶完全可通过阿曼和阿联酋水域绕行,避开伊朗封锁区。其次,从经济角度看,伊朗不能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伊朗约15%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依赖石油出口,且粮食、药品等民生必需品严重依赖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口。此外,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也不允许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会严重影响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进而引发这些国家的强烈反应;还将直接威胁西方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些国家可能联合发动武力清障及护航行动;而且封锁海峡等同于切断国际航道,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能招致联合国安理会制裁甚至授权武力干预。

  据了解,历史上,霍尔木兹海峡虽然多次被威胁封锁,但从未真正被完全封闭过。在1980~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和伊拉克互相攻击对方的油船,导致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但海峡并未完全关闭。在2007~2008年美伊对峙期间,伊朗曾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最终没有采取实质性封锁行动。2012年,美欧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后,伊朗再次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最终没有实施。

  航运业再迎挑战!

  虽然伊朗不太可能全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以色列与伊朗的军事冲突肯定会对该海峡的正常通航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若以色列与伊朗的军事冲突持续或升级,船舶重返红海的希望也变得更加渺茫,未来或有更多商船选择绕行非洲南部而非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伊朗采取“灰色地带战术”的可能性极大,即制造航运风险而不彻底切断航道,如水雷偷袭、无人机袭扰或扣押商船等。据路透社6月14日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当天在前往加拿大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的途中对记者表示,英国正在向中东地区增派包括战斗机在内的军事力量。伊朗则警告英国、法国和美国,如果他们支持以色列,他们在该地区的船舶和基地将被视为打击的合法目标。

  此前在2019年,伊朗与美国及盟友关系进一步恶化,伊朗被指控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攻击多艘油船,包括扣押英国油船“Stena Impero”号;2024年4月,伊朗军方扣押与以色列有关联的非运营船东Zodiac Maritime的油船“MSC Aries”号并一直拒绝释放。业内机构认为,此次集装箱船是比油船更脆弱的“靶标”,更可能因所有权背景成为报复目标。

  多个海事安保机构则认为,伊朗可能通过也门胡塞武装加大对红海航运线的扰袭。英国海上贸易行动组织近日也发布预警,建议所有船舶在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湾及红海提高警戒,并建议悬挂“红船旗”(含直布罗陀、百慕大注册)的船舶避开亚丁湾及红海南部航行,船员则要“减少甲板暴露”。

  6月17日凌晨,两艘油船在霍尔木兹海峡入口附近发生碰撞,并引发大火。Frontline随后在官方声明中证实,其中一艘是VLCC“Front Eagle”号,该船在富查伊拉附近与苏伊士油船“Adalynn”号发生碰撞。Frontline指出,这是一起航行事故,与当前地区冲突无关。但已有机构猜测,两船碰撞或与导航系统受“电子干扰”有关。彭博社和航运数据分析公司Starboard Maritime Intelligence的跟踪数据显示,自6月13日以来,霍尔木兹海峡及波斯湾地区有超过900艘船舶的导航信号出现严重异常:有的呈现笔直的“不可能路线”,有的则在水面上“Z字形”迂回,甚至有的显示“出现在陆地上”。这类信号故障自6月13日以来持续发生,迫使船舶更加依赖雷达、罗盘和目视导航,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海上碰撞的风险。

  面对以色列与伊朗的军事冲突引发的海运风险,多家航运公司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或避开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选择更加安全的航线。

  希腊航运部要求本国船东上报所有经霍尔木兹海峡的船舶信息。

  Frontline首席执行官Lars H. Barstad表示,该公司已经“提高警戒级别”,并密切监测波斯湾船舶的风险环境。他说,上一次面临类似局面还是去年10月,但这次更令人担忧。

  干散货船与油船船东Norden也明确表示,已启动区域局势评估流程,并正在制订应变方案。

  马士基表示,已启动业务连续性应对程序,确保员工安全、客户受到的影响最小,并提示客户准备“替代性方案”。马士基透露,已有部分货主开始修改目的港、延迟装货或选择转运至南亚、非洲甚至澳洲港口,特别是跨境电商平台与对时效敏感的汽车、冷链物流企业反应最为迅速。

  红海与霍尔木兹海峡双双陷入“高风险”,促使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考虑改走非洲好望角航线。这一选择意味着航程增加10~14天,不仅推高燃油与人工成本,也导致全球运力调度紧张,特别是对时效与安全要求高的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和汽车运输船或将面临较大调度压力。

  Frontline首席执行官Lars H. Barstad表示,若危机升级,油船可能在海军护航下以“船队形式”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而这将导致效率骤降和运费进一步攀升。

  目前,以色列和伊朗的军事冲突没有丝毫降温的迹象,相反,双方均表现出强硬姿态。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6月18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布声明称,必须强力打击犹太复国主义实体(以色列),永远不会向犹太复国主义者妥协。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称,除掉哈梅内伊就能结束战争。这些消息进一步增加了业界对军事冲突再次升级导致航运风险扩大的担忧。

中国船舶报产经专刊05航运业乱象升级! 李琴2025-06-20 2 2025年06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