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以色列与伊朗爆发严重军事冲突,全球能源运输“咽喉”霍尔穆斯海峡海峡受波及,这再次考验航运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如果熟悉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会发现人类有八九成的时间处于各种战争、动乱与冲突之中,岁月静好的和平时期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偶然。而从两次世界大战到重大地区冲突,每一次战争都在航运业的发展轨迹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战与二战期间,大量商船或被征用为军事运输船,或被潜艇击沉,航运线路受阻,运力大幅下降,海运量大幅下滑。不过,两次世界大战也在客观上推动了航运业的技术变革。为了应对战争的威胁,船舶的防护性能和航行速度得到提升,同时,导航、通信等技术也得到更普遍的应用,这有力促进了航运业的现代化发展。
除了两次世界大战,历史上还有众多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它们同样对航运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1956年爆发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为例。战争期间,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使得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重要航运通道中断。许多原本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舶不得不绕道非洲好望角,航程大幅增加,运输时间和成本急剧上升。这导致全球航运市场运力紧张,运费大幅上涨,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历史上的诸多案例可以看出,战争(军事冲突)对航运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一是航线安全与变更。战争(军事冲突)往往导致某些海域或航道成为危险区域,威胁商船的航行安全,商船不得不改变航线,这可能导致全球航运网络的重新构建。
二是运力与供需失衡。大型战争可能导致大量商船被征用或损毁,使得运力大幅下降。局部军事冲突则导致航道受阻,海运效率下降,有效运力减少,同时,特定地区的航运需求可能会突然增加或减少,造成该地区航运市场的供需失衡。
三是航运成本大幅上升。一方面,燃油价格往往因战争(军事冲突)导致的能源市场受冲击而上涨,增加了船舶的燃油成本;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战争风险,船舶保险费用会大幅提高,例如在两伊战争期间,航经危险地区的船舶保险费率飙升至正常水平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此外,船舶绕行导致的航程增加,也使得船舶的磨损、维护等成本相应上升。
四是贸易格局重塑。战争(军事冲突)可能导致某些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受限,相关贸易伙伴关系发生变化。例如在海湾战争后,伊拉克的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滞,而周边一些国家的贸易地位则相对上升。这种贸易格局的重塑会导致航运需求在不同地区和航线之间发生转移,从而推动航运公司根据新的贸易需求及时调整运力部署和航线规划。
面对此次以伊严重军事冲突带来的风险与变化,航运业首先应借助国际、国家力量建立海上安全保障机制,确保重要航道的安全畅通。其次,航运公司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规划好备用航线和应急措施。再者,航运公司可增加对船舶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的投入,例如利用先进的监测与防御技术及时应对安全威胁等。此外,航运公司还应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减少对单一地区或航线的过度依赖,增强运营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