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甲醇燃料动力船舶以其环保性与经济性优势成为行业焦点。近期,国内船企在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从建造到加注,我国在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箱船设计、建造、燃料供应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持续为全球航运减排提供可行性方案,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出坞起浮命名
自主能力再提升
7月17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号船坞迎来本年度第四批次出坞,包括2艘整船出坞、1艘整船和1艘半船起浮。其中,2艘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成为焦点。
出坞的1.6万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首制船属于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鲲系列”船舶,完成了全船模拟堆箱绑扎试验,出坞前已达到机舱发电机动车和全船亮灯状态。同批次起浮的1.6万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是系列船中的第二艘,其建造工作目前正延续前船的节拍稳步推进。
7月18日,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为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建造的1.6136万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被正式命名为“中远海运巴拿马”号。该船总长366米,型宽51米,最大装箱量高达1.6136万标箱,配备了1.1万立方米超大甲醇储存舱,搭载中船集团旗下中船动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产甲醇双燃料主机,同时装备了甲醇双燃料船用锅炉及甲醇发电机组;通过双燃料系统,可以根据航线需求自由切换燃料模式,运营灵活性与稳定性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船对船”加注
技术突破显实力
在自主能力提升的同时,我国船企也在甲醇船用的绿色实践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7月15日,国产首制1.6万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号在大连港圆满完成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船到船”加注作业。此前,该船已于7月2日在海南洋浦港完成首次200吨国产绿色甲醇加注,于7月11日在上海洋山港成功完成1000吨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中远海运洋浦”号由中船集团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为中远海运集运建造,于6月20日在上海长兴岛交付。据悉,“中远海运洋浦”号在洋浦港“喝”的绿色甲醇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这也是我国清洁能源在航运业应用的又一突破,有利于推动我国航运业绿色转型。
通过接连在洋浦港、洋山港和大连港完成绿色甲醇加注,“中远海运洋浦”号引领了从“建造里程碑”到“运营新实践”的绿色低碳热潮,为我国航运业创新发展树立新标杆,同时也充分验证了“中国船+中国绿色燃料”的可行性,为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近年来,绿色甲醇燃料动力路线持续获得市场认可。截至目前,上海洋山港今年已累计收到甲醇加注搭靠申请9次,加注量已突破3.25万吨,较去年全年激增60倍。
“中远海运洋浦”号成功在大连港完成甲醇加注作业,也标志着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实现全线贯通。目前,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共拥有5000~8万吨级甲醇作业泊位11个,拥有临港甲醇资质储罐超45万立方米,已形成每年200万吨的绿色甲醇仓储转运能力,预计3年内仓储转运能力达到每年400万吨。(综合)
相关链接
截至6月底,我国绿色甲醇燃料动力船舶数量已达78艘(现有船舶+订单),包括集装箱船41艘、散货船26艘、原油船5艘、成品油船3艘、挖泥船及散货船各1艘等,占全球绿色甲醇燃料动力船舶总量的19.6%。但我国甲醇加注设施建设滞后于船舶发展。
目前,我国仅3座港口具备绿色甲醇船用燃料加注能力、1座港口取得加注资质、1座港口加注设施正在建设中、2座港口正在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