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水下生产系统是海洋油气装备的核心设施,其自主可控对我国能源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国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大形势下,实现水下生产系统的自主可控极其必要与迫切。
目前,国际上新发现的深水油气田70%位于深海,而这些水域的油气勘探生产大多采用“导管架平台+水下生产系统长距离回接”模式与“浮式生产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模式,均需水下生产系统的支撑。我国作为海洋油气装备特别是深水油气装备领域的后来者,在水下生产系统研制方面起步较晚,相关产品与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而美国与欧洲依靠先发优势、技术优势、标准优势、专利优势等对全球海洋油气装备供应链具有掌控能力,是包括钻井系统、水下生产系统等海洋油气高端装备领域的“王者”。当前,美国已明确将中国列为竞争对手,并通过2018 年生效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对关键技术的进行闭环控制,全面收紧对新兴和基础技术外流的管控,对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技术封锁。近年来,美国已将多家船海企业及院校列入“未经核实实体清单”,对我国相关领域进行精准打击。这给我国海洋油气装备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我国要想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必须加强加快水下生产系统等海洋油气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打破国外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局面。
水下生产系统等海洋油气高端装备的研制不仅依靠我国船舶行业的努力,也依靠我国工业水平的整体进步。当前,我国正大力开展现代化建设,全面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我国船舶行业应依托相关政策红利,联合相关行业,补齐水下生产系统短板,打造稳定安全、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供应链产业链。



前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