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离退休干部局第九党支部
今年10月,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新的征程。在前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舰船工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淬炼锻造了伟大的核潜艇精神,为国防科技工业自立自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海军走向深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离退休干部局第九党支部发起了“探访老一辈舰船人与新中国舰艇工业”的活动。2021年5月中下旬,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多个单位的支持下,我们支部的党员们自费前往华东和东北,走访了上海地区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物资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以及东北地区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中国舰艇工业的历史,我们又集体研读了《当代中国舰艇工业》《军事工业·舰艇》《见证中国核潜艇》《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中国核潜艇之路》《驶向深蓝——新中国舰船工业腾飞纪实》《军工记忆——军工老同志口述实录》《王荣生船舶文集》等书籍和资料,对开创新中国舰船工业的那些可敬、可爱、可赞的老一辈舰船人的英雄事迹有了进一步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支部的一些老同志从自身经历中看到,中国船舶三大精神之一的“核潜艇精神”,正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
开始
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在我们医治战争创伤的时候,世界上一些主要大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进入了所谓的“原子”时代。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但是由于我军装备落后,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那时,一直致力于国防工业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非常关注世界上有关军备的动态,他根据有关信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核潜艇将成为未来世界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只有核潜艇才能扼制世界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实验型原子能反应堆开始运转,聂荣臻元帅随即邀请海军苏振华政委、罗舜初副司令员,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一机部副部长张连奎,二机部副部长刘杰,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副院长王峥等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研制导弹核潜艇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并于1958年6月27日以自己的名义写出关于研制导弹核潜艇的报告,送审周恩来总理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报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阅。
毛主席随即在报告上画了个圈。
审批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一项事关海军建设大局,关系国防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要尖端技术工程就这样决定了。
1959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当时,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核潜艇技术复杂,中国造不了。对此毛主席挥舞着他那巨大的手掌说:“你们不支持我们,我们自己搞!”
赫鲁晓夫离开北京之后不久,毛主席的一句话便在很大的范围内广泛流传,那就是:“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中国研制核潜艇的道路布满荆棘。
1960年,苏联撕毁了援助中国的全部协议。紧接着,中国又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我国最早开始研究核潜艇是在1961年到1964年,那时候是非常困难的时期。核潜艇大家都没见过,要调查、研究、学习,光啃书本上的东西不成,为把问题搞清楚,研究人员经常开会学习讨论,像“吵架”一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彭士禄总设计师当时也就三十几岁,他有一句名言很有意思,他跟年轻人说“屁股要圆,脑袋要尖”。什么意思呢?他说,屁股圆就说明你坐得住,屁股尖就坐不住;脑袋尖那你就是钻得进去,脑袋不尖,你怎么钻得进去嘛?所以,当时学习气氛很浓,大家互交互学,定期专业交流,彼此没有一点保留。
当初搞核潜艇核实试堆的实验基地在南方,那里虽然很穷,但比北方好些。一般来说,菜能买到,但肉和油就很少。那时候研究员们每天工作到深夜,不停地看书、查资料、动脑筋研究讨论,身体极度缺乏营养,大家都出现浮肿。但是这些可爱的知识分子,为了国家一定要把核潜艇搞出来。
重启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1965年3月20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第11次中央专委会议,批准因集中力量搞原子弹而下马的核潜艇研制工程重新上马。
然而此时,核潜艇研制工程面临的困难太多太大了。
在主抓核潜艇工程的第六机械工业部的会议室,六机部方强部长和刘华清、刘放副部长一起找舰艇研究院一所所长、舰船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陈佑铭谈话,核心内容就是:中央军委批准核潜艇二次上马,国防工办也已批准,以六机部、海军、二机部为主,组成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检查落实核潜艇工程研制任务,协调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以保证按期或提前完成研制任务。
这个困难和责任比山还大的工作压到了陈佑铭的肩上。刘华清语气十分肯定地说:“搞核潜艇困难是不少,可能比你想的还要多,就是因为困难很多,才决定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才调你来当主任,你就挺起腰杆子干吧!”
核潜艇研究设计比常规潜艇技术上要复杂很多,而我国在开始研究核潜艇时,还没有自行研制过常规潜艇。而且由于各国研制核潜艇都是保密的,可供参考的资料很少,在技术上难关是非常多的。
1966年至1968年.核潜艇总体所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的配合下,经过20多项水池、风动等有关核潜艇水滴型操纵性、快速性等试验,取得了上万个数据,摸清了水滴型的技术问题。那些充满豪情壮志的研制核潜艇前辈们决心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立足国内,从实际出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经过上上下下无数次争论和讨论,最后确定了核潜艇的总体方案设计为“核动力—水滴型”,比起美国人分“三步走”、苏联人分“四步走”的方案,我们“一级跳”的方案拉近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研究制造的时间,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
曲折
正当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核潜艇研制工作时,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文化大革命”使各地大乱,许多担负工程任务的科研、生产单位停工、停产。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科研骨干和领导干部遭受迫害,科研秩序被打乱,设备遭破坏,科研规划和计划被迫中断,直接影响到核潜艇的研制进程,白白丧失许多宝贵的时间,同世界先进科学水平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扩大了,实在令人痛心。
当时黄旭华副总工程师负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派去一边养猪一边随时被提审。黄旭华1940年代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从事过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地下斗争,造反派说他是打进革命队伍的特务,要批斗他。当时黄旭华正在北京京西宾馆参加核潜艇方案审查和技术协调会,造反派赶到北京,要把他揪回去批斗。核潜艇总体所的所长夏桐和副总设计师尤子平已经被造反派隔离审查无法工作,如果再把黄旭华抓起来,核潜艇总体设计就没人搞了,核潜艇工程还怎么完成?!
在核潜艇工程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陈佑铭为首的核潜艇工程办公室提议起草了排除一切障碍保证完成核潜艇工程的“特别公函”。在当时的“大气候”是“革命压倒一切”,要把“文化大革命”放在首位,“特别公函“的观点和做法,在当时看来可谓离经叛道,可是又不能不这样做,核潜艇工程是个实实在在的工程,不是空喊几句革命口号就可以完成的。
“特别公函“的草稿和申请意见及如何传达贯彻的报告,送给了刘华清副主任,他看后毫不犹豫地签字同意,然后呈送聂荣臻元帅审批。聂帅在1967年8月30日接到报告的当天就签发了”特别公函“,并批准了派人下去传达的报告。
这个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参与核潜艇工程的全体同志,他们手捧《特别公函》,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一把“尚方宝剑”啊!中央军委给了核潜艇工程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多么大的支持啊!
协同
早在1965年8月召开的第13次中央专委会上,周恩来总理就把“大力协同”定为核潜艇研制的第一项方针原则,可见他深知核潜艇工程的艰巨。核潜艇工程再次上马以后,周恩来总理在听取核潜艇工作报告后,他有一句由衷感慨的话,即:“核潜艇比两弹还复杂。”就是说研究制造核潜艇比研制原子弹和氢弹还要复杂。
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无疑是非常英明和及时的。核潜艇工程是一个全国性的工程,参加工作的有24个省、市、自治区,21个工业部门、研究院,2000多个工厂、研究所、院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部队。
早在1953年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任副局长、后1979年至1982年任六机部副部长的程辛曾说过:“新中国舰船工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两个先行官(科研先行、配套先行)缺一不可。”
1963年六机部成立后,“晒船”“泡船”的严重情况加深了各级领导对协作配套在舰艇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开工看材料,完工看设备”“有什么样的配套,才能造什么样的船”……这些理念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六机部1963年首任物资配套局局长、后1975年任六机部副部长罗坦的主持下,为增强协作配套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建立和推行了参与舰船设计审查,参与生产计划安排的“两个参与”工作制度。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一切工作被打乱,当时的六机部参与核潜艇建造的领导者都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罢了官、解了职、游街批斗、下放劳动。尽管蒙冤受屈,但在他们心目中核潜艇工程却是第一位的。作为危难时刻受命之人,他们落马不下鞍,听从国家召唤走上秘密为核潜艇作贡献的第一线,担当起为核潜艇组织生产、材料设备配套的重任。
六机部领导全国生产建造船舶,正如时任海军司令员、六机部副部长的刘华清所感慨:“造船是造个空壳子,最复杂的是组织材料和设备配套,组装里面的东西。”配套工作主要就是负责组织船舶材料、设备的生产布点和试制及配套工作,要在全国27个省、区、市组织上千家企业、5万多个零部件的协作,形成全国船舶工业配套网络体系。
核潜艇研制和建造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兼有“两弹”(原子弹、导弹)和“两核”(核动力、核武器)的尖端技术,又有水下操作的重大技术难关,研制生产单位涉及上千家研究所和工厂,组织管理牵涉国务院10多个部委和全国27个省、区、市。协作规模之大、联系范围之广,在中国造船史和军工史上都属罕见。
程辛副部长说:“从事舰船工业协作配套的人员长期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大量的细致工作,每当舰船下水完工或授奖时,都不要忘记全国协作配套部门的功劳,没有他们,舰艇工业的成就难以取得。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攻坚
1968年11月23日,建造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战役终于打响了,这是一个在非正常情况下开始的战役。
1968年初,在总装厂附近的一个山坳里,几间红砖房的门窗被铁皮封死,周围有人站岗巡逻,无关人员不准靠近。这里关押着总装厂党委书记蒋德功、副厂长侯君柱等十几名工厂和车间的领导干部。候君柱15岁进船厂,干过油漆工、除锈工、电焊工、切割工,从一个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一个万人大厂的厂长,他的头上没有硕士、博士之类的头衔,可他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大脑。大家都说他的思维像彭士禄、尤子平等人一样反应异常敏捷。调到总装厂之前,他对核动力只知皮毛,可是一两年之后,他居然已经成为得心应手进行指挥调度的行家。这些关在牛棚里的“叛徒”“特务”们,白天被押出去审查图纸、指挥施工,晚上又被押回“牛棚”写检查交代材料。船台旁边有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那是侯君柱的“办公室”,他经常召集各车间科室的负责人开生产调度会,人们经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的大嗓门:“同志们,离核潜艇下水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几百吨的铅屏蔽要封!几万米的消磁电缆要拉!所有的机电设备要安装交验!时间必须以分秒来计算!”蹲过“牛棚”的侯君柱不但没有被磨去棱角,反而更显得威严。这个非常战役的胜利,就是在侯君柱这样一些具有“非常魄力”的人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潜艇共11个分段、10个大接头,就像10只拦路虎。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吃在船台,干在船台,睡在船台。从第一个立体分段上船台进行大合龙到总体试水完成,仅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这对当时尚不具备生产能力的船厂来说,简直是个奇迹。然而,昼夜加班的人每餐只有一个二两重的黑馒头和一碗白菜汤……
1974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4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对于核潜艇工程的建设者来说,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眼望飘扬在核潜艇舰桥上的军旗,萧劲光司令员那历尽沧桑的脸上,情不自禁地留下两行热泪。
升级
继第一艘鱼雷核潜艇建造成功下水后,1970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工建造。周总理1969年10月10日在听取有关汇报时说:“听你们说的情况,技术上还是很复杂的,核潜艇就更复杂了,比‘两弹’还要复杂……”
这是指中国的镇国之宝——弹道导弹核潜艇。
1972年初,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了施工设计,按照原计划应该1973年下水,但从开工到1981年下水居然走了十年多的漫漫长路。
张爱萍主持国防科委工作以后,对核潜艇特别是潜地导弹的研究工作丝毫没有放松,他经常拄着手杖,视察一个个研究所、工厂,他走到哪里都大声疾呼:“今天我们再穷,手里也得准备一根打狗棒呀!搞火箭导弹是毛主席交代的战略任务,党中央让我抓,我就要一抓到底!”
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交付后,又相继解决了潜地导弹系统及其装艇等关键技术问题,1984年、1985年和1988年先后在该艇上进行了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从此中国真正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一次战略性突破,中国人民海军由此成为一支真正的战略性军种。
如今当我们站在为新中国舰船工业而创业的先驱们曾经奋斗的车间里、船台上,仿佛又看到千千万万斗志昂扬、无私奉献、甘冒风险、不辞辛劳、勇于担当的有名的无名的先驱们的高大身影。
何为先驱?是指那些披荆斩棘前行的开路先锋,是指那些为后人留下光辉事业的先行者。 其中,因为核潜艇工程及舰艇军事工业的绝密性质以及建造时期正逢“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有许多人的英雄事迹几近埋没、鲜为人知。我们在寻找他们的档案、资料和照片时往往查不到一字一文一历史影像,这让我们痛心顿足,泪流满面。
老一辈革命家的远见卓识,老一辈新中国舰船人的无私奉献,永远值得我们敬仰,永远是我们奋斗前行的强大动力。
我们认为,在新中国舰艇创业历史中诞生的中国船舶三大精神之一的“核潜艇精神”,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可阻挡前进的步伐。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发扬核潜艇精神,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掌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迫,绝不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斗,实现既定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贡献,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