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弘弢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庆尚南道战略产业本部近期宣布,将投资约31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大力推进氨燃料动力船舶相关核心配套设备国产化项目,以满足韩国二氧化碳减排战略的目标要求,并提升韩国造船企业、配套企业在氨燃料动力船舶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报道,该项目将在庆尚南道氨燃料推进系统船舶免监管特区内实施。由于缺乏氨燃料动力船舶相关安全性及其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了推动氨燃料动力船舶的研发应用,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于去年9月指定庆尚南道为氨燃料动力船舶免监管区,满足相应条件的区内企业可以不受限制地开展氨燃料动力船舶及其核心配套设备的研发、测试和示范应用等活动。
氨燃料动力船舶相关核心配套设备国产化项目预计在2023年至2024年总投入约316亿韩元,其中包括国家预算163亿韩元、省级预算109亿韩元和私营部门投入44亿韩元。大宇造船海洋、STX发动机公司、庆南科技园等15家单位将参与该项目,巨济市玉浦国家产业园区以及相关海上排放控制区等也将为项目实施提供条件。该项目将包括氨燃料供应系统技术研发、氨燃料发动机及氨尾气处理系统开发、500吨级氨燃料推进船舶建造及海上测试等子项目。
据了解,自2019年开始,韩国三大造船企业和有关发动机制造商已大力推进氨燃料等“零碳”燃料发动机及其相关核心配套的研发工作,并计划尽快开始商业化试运营。韩国造船业界预计,如果氨燃料动力船舶核心配套系统及相关设备研发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年销售额达1251亿韩元的市场规模,到2035年,这一市场的年销售额将达898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70亿元)。
庆尚南道战略产业本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氨燃料作为船舶“零碳”燃料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庆尚南道将充分利用免监管特区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推进氨燃料动力船舶及相关核心配套设备的研发,全力提升该地区造船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