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 陈蕾婷
11月15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加拿大SEASPAN公司建造的首艘15500TEU集装箱船“MAERSK CLEVELAND”号(见图)签字交付。该船的建造周期进一步巩固了“843”生产节奏,标志着江南造船在常规燃料集装箱船建造节拍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突破。
据介绍,“MAERSK CLEVELAND”号上建烟囱采用两岛布置,总箱数达到15456箱,其中制冷集装箱数为1400箱;配置MAN8G95型主机加装废气再循环系统(EGR),发电机配置除氮装置(SCR),氮氧化物的排放均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 Tier Ⅲ排放要求。同时,该船还安装了混合型脱硫塔,可更为灵活地适应不同场景硫氧化物的排放要求;同时,在船上配置了船舶岸电系统(AMP),可在码头减少发电机使用和废气污染,是新一代环保型常规燃料集装箱船。
江南速度 说到做到
此次是江南造船与SEASPAN的首次合作,因此,当建造团队提出码头周期压缩到3个月内时,船东、船检都有些怀疑,但建造团队给了他们信心。
为了实现制定的码头建造周期目标,项目团队制定了从出坞到试航的7周关键计划,并将每周工作计划及阶段要求达到的目标状态与船东、船检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推进过程中坚决执行,确保每周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同时,各后道生产部门紧密配合,在确保安全及质量的情况下确保关键项目周期尽量缩短,“843”节拍稳步推进:总装部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实现出坞后15天主辅发电机交验结束,同步主机轴系最终测力交验结束;模块部、涂装部及内装部勇于担当,实现出坞后27天完成空测及倾斜试验,相比同类型船舶提速30%左右;各个部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保质效,实现出坞后50天开启试航,并在试航后2周完成交付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在航行灯交验中首次运用无人机,将原本从等待到结束起码4小时的试验周期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危险系数也降为0。
团队作战 合作默契
“尽管此次是我们和船东SEASPAN的第一次合作,但在过程中双方积极沟通,遇到挑战迎难而上。我们用实际奋斗来取得船东、船检的信任。回顾整个建造过程,船东、船检与船厂大团队协作,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才促成了‘843’建造节拍进一步稳固。”该系列船副总建造师黄明介绍说。
“江南造船的建造团队在整个建造过程中,计划安排合理、生产组织有序、项目品质优先,尤其是团队的凝聚力及战斗力,让我们坚信,他们一定可以做到。” 船东驻厂监造经理何斌评价。
在整个船舶建造过程中,有两个团队比较特殊。一个是总装部师文玉带领的调试团队,另一个是模块部蒋明德带领的甲三作业区。由于三号船坞自6月开始从单线箱船转变成双线箱船建造,师文玉团队便由之前的气船调试组紧急转战到箱船组来。“虽说以前也做过箱船调试,但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项目也没那么熟悉了,还要面对2~3倍的物量激增,又是短周期首制船建造,压力还是蛮大的。”师文玉介绍,“为了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我们直面挑战、转换思路、总结经验,从探索到熟悉、再从熟练到提速,最终实现发电机交验完30天后,完成其他全船系泊试验,相比其他同型船调试交验效率提升30%。”
甲三作业区于今年3月刚成立,全新的管理人员、全新的操作人员再加上全新的劳务用工模式,如何让“三新”组合令人放心成了蒋明德必须面对的难题。面对“843”建造节拍,他制定了区域完整生产准则:每个区域固定班组施工,且将班组里每班档的工作量细化到每天2小时内,确保对工作计划的把控。单船主管许国伟主动“走出去”进行沟通协调,以空间换时间确保区域完整性,严格把控项目周期,每晚5点组织班组长以上人员召开工地会,确认交底当日物量的完成情况与效率匹配,商讨细分次日的工作计划,紧凑高效、忙而有序。
奋斗创造奇迹。“建造周期持续稳固提升是每个人、每个班组及每个团队凝心聚力、奋斗拼搏的结果;同时这份来之不易的答卷也离不开船东、船检的理解与支持。”黄明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