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发力,抢占液氨运输船市场先机

中国船舶报 2024年01月31日

  新年伊始,液氨运输船细分市场热点频现:韩国船企不断出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揽获15艘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订单,并正就6艘新船项目与船东商谈;日本海事界则宣布将多方联合研发建造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中型液氨运输船(AFMGC);此外,有消息称,阿联酋能源巨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将订造4艘VLAC。事实上,在这一领域,中国船企业也不甘人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已手持多艘93000立方米VLAC订单,沪东中华研发的98000立方米VLAC也已获得多国船级社原则性认可(AiP)证书。

  这表明,在以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为代表的大型气体运输船建造领域拥有实力与经验的中日韩船企,未来将在液氨运输船市场继续上演“三国演义”。群雄逐鹿,中国船舶工业如何才能抢占先机,攻城略地?

  逐鹿液氨运输船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不妨从船型研发、产业链融合发展、标准制定等方面发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船型研发方面,当前,韩国船企已将VLAC市场视为下一个LNG市场,正大举抢单。在中韩两国船企VLAC新造船价格接近的背景下,中国船企还需在技术研发上做文章,聚焦线型优化、液舱设计、船体空间布局等关键领域,为船东提供兼容品种多、载货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的液氨储运方案,更好地满足甚至引领市场需求。

  在产业链融合发展方面,日韩船企均表示,在承建液氨运输船的同时,还将发挥自身在船用发动机领域的优势,加快氨燃料发动机研制步伐。无疑,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在液氨运输船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还将为其抢占以氨为燃料的其他船型市场提供支撑。在这一领域,去年12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温特图尔发动机公司X-DF-A氨燃料发动机获得法国船级社AiP证书,中国中车研发的12V240H-DFA型氨燃料发动机获得了中国船级社首张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原理认可证书,且两家企业均已获得相关产品订单。在此基础上,我国船舶行业还应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燃料供应系统、尾气处理系统等相关设备领域同步发力,推动实现零部件、整机和应用场景全产业链协同,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除液氨运输船及其核心设备研制外,中国船舶工业还应进一步强化软实力建设。当前,相关国际法规制定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我国船企须尽早并深度参与国际及区域标准化活动,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话语权”,抢占“制高点”。(刘颖) 

中国船舶报国际连线03多方发力,抢占液氨运输船市场先机 刘颖2024-01-31 2 2024年01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