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东中华为淮河能源集团定制的江海联运1.4万立方米LNG加注运输船
刘畅
2023年12月6日,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人头攒动,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正如火如荼举行。
就在这次国际海事盛会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2023年第三批共计4款新船型。它们分别为:我国迄今研发的最大型4万立方米液氢运输船、8.8万立方米液氨运输船、配备碳捕捉系统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及1.6万TEU氨动力大型集装箱船。
这是沪东中华近年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攻关、增强产品竞争力的一个缩影。2023年,沪东中华秉持“精益求精、创新超越”的企业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设计建造突破,总计推出8款新船型,创下该公司新船型研发历年之最。
也是在2023年,沪东中华超额完成全年交船、营收和经营承接等各项指标:全年LNG船交付6艘、超大型箱船交付7艘,取得创历史新高的优异成绩;经营承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手持订单70多艘,合同金额近千亿元,船位已排至2029年;一大批LNG产能倍增设备设施陆续建成投产,有力支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这背后,凝聚了沪东中华在智能制造、科研生产、智慧工厂、产业配套等科创方面付出的卓绝努力。
从精益生产到数字化建造
关键词:创纪录、硬实力、产能倍增
2023年,沪东中华创造了一系列载入中国乃至世界LNG船建造史册的纪录:全年交付6艘LNG运输船,创国内最高纪录;提前9个月交付“峨眉”号,建造总周期17个月零8天,超越国外竞争对手成为世界第一;“日内瓦”号“二合一”试航5.5天完成,创造世界最快纪录;“文成”号6次单船薄膜安装“零漏点”创造工程奇迹;高质量实施LNG产能倍增战略,建造质量和效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获得央媒多次报道。
在一系列LNG船建造过程中,沪东中华全力聚焦“船坞高效搭载、码头快速调试、试航精简流程”等关键环节,建造团队严格执行“精益生产提效率、优化管理强质量”的LNG船建造策略,全年推行39项新技术,落实23项中间产品建造完整性新工艺,实现4艘大型LNG船提前交付目标。
在各型箱船建造中,沪东中华力推一系列数字建造新手段,如VR设计、智能吊码、3D视觉技术检测钢板缺陷、数字化试箱、舱口盖数字化排装等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大大提高建造质效,受到船东好评。
不断提升的建造效率和质量,体现的是沪东中华上下不断发力创新建造模式、加快运用智能化手段和推进数字化建造的累累硕果。
——在建造全球最大级别24116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系列三号船“地中海吉玛”号时,沪东中华建造团队根据该船航线特点,进一步优化船舶上层建筑、雷达桅等相关设计,合理有效提升其最大装箱量;同时,运用“数字化试箱技术”取代传统的实体吊箱工艺,成效显著。运用激光扫描仪,建造团队对集装箱船导轨货舱整体状态进行全景扫描,对采集获取到的繁杂大数据通过智能软件进行分析,使吊车使用率降低85%以上,试箱提交率提升21%以上,为高效建造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智能吊码”和“舱口盖附件数字化安装”等专项技术也在实船建造中得到有效运用。
——在建造15500TEU箱船“第一丰彩”号时,沪东中华推行一系列数字化建造手段,除了VR设计、智能吊码、3D视觉技术检测钢板缺陷、NFC分段驳运、数字化试箱等技术,还将“舱口盖数字化排装”运用到建造中,通过提前采集相关设计数据,推进舱盖附件在船坞初期完成装焊及涂装,效率提升20%,实现舱盖一次吊装上船。同时,该公司不断深入推行精益管理,推动该船坞内舾装件安装完整性提高,出坞后仅15天实现发电机动车,在船坞阶段便开始主机投油,主机动车周期不断缩短。
——2023年9月27日,沪东中华为中国船舶集团(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建造的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仅用5天半完成“二合一”(常规试航和气体试航同步)试航凯旋,创造全球LNG船建造史上试航最短纪录。试航期间,团队在总结以往LNG船常规试航和气体试航的经验基础上,根据不同工况和海况将海试和气试项目巧妙穿插进行,环环相扣,实现试航项目无缝衔接,确保气站所有项目在24小时内顺利完成,创下LNG船气站试验周期最短纪录。
——2023年11月8日,沪东中华国内唯一配套NO.96型LNG运输船的新殷瓦专项工艺车间建成投产,标志着该公司LNG产能倍增战略又迈出坚实一步。新车间投产将极大提升LNG船配套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LNG船绝缘箱、殷瓦预制件、低温管模块等专项配套产业集中生产的优势,夯实LNG产能倍增的基础。
……
优秀的建造能力和产品质量,使沪东中华得到多家船东交口称赞;纷至沓来的订单,更是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打开局面、赢得美誉“硬实力”的展现。2023年以来,仅在大型LNG船领域,沪东中华目前同时在建14艘、新接订单2艘、累计手持订单42艘,交付期已排至2029年。2024年,沪东中华将坚定不移落实产能倍增战略,计划交付7~8艘大型LNG船,至2025年计划交付10艘大型LNG船,将中国大型LNG船建造能级推向新的高度。
从科创赋能到激发创新活力
关键词:AiP、绿色、船舶工业软件
作为中国大型、超大型箱船研发建造的领军企业,沪东中华坚持创新研发各型低碳燃料动力箱船,涵盖从8000TEU到24000TEU多种尺度,囊括常规燃料、LNG、液氨和甲醇等多种动力,提供薄膜型、独立舱型等多种燃料舱选型,满足各类船东的个性化需求。仅2023年,沪东中华便推出包括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LNG船在内的8型自主研发新船型,新船发布数量和质量均创企业历史之最。
——2023年7月21日,沪东中华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中国首型9.8万立方米液氨运输船、重载型1.6万TEU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以及与GTT公司联合研发的全球最新理念的三舱型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等3款绿色船型分获DNV船级社、美国船级社(ABS)、英国劳氏船级社(LR)、法国船级社(BV)和中国船级社(CCS)等五大国际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这标志着沪东中华在潜心研发多元化清洁能源运输船及低碳燃料动力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为全球航运业实现绿色减碳(零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中国方案。
——2023年8月31日,沪东中华为淮河能源集团定制的江海联运1.4万立方米LNG加注运输船正式进入船坞内建造阶段。这一全球首款、中国首制的新船型建造进入新阶段,标志着该公司打造“气化长江”示范装备取得新突破。
——2023年9月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Gastech 2023大会上,沪东中华开发的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运输船设计,同时获得ABS、LR、DNV、BV颁发的AiP证书。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开发设计的最大型LNG运输船,意味着中国LNG船研发设计建造从大型一举跨入超大型领域,也标志着中国高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向着世界领先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船舶工业软件是支撑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避免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更是事关“引领行业发展、支撑国防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战略性产品,对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023年初,由沪东中华自主研发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船舶工业软件——hdspd 6.0旗舰版在上海发布。它是目前中国唯一自主可控的最新一代船舶三维设计软件,融合了3万项船舶业务知识,提供1093项软件功能模块,在船舶设计制造全流程上,实现了全面的覆盖和能力的提升。该公司推出的SPD/SPDM舰船全三维设计和管理软件,是目前船舶行业唯一自主可靠的国产信息系统,已在全国3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得到广泛应用,打破国外软件对船舶三维CAD软件领域的绝对垄断,极大提升中国船舶工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坚持科创兴企在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23年,沪东中华共承担在研国拨资金科研项目63项,完成专利申请540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29项,创纪录向市场推出的8型绿色环保新船获得国际权威船级社AiP认证,自主知识产权B型围护系统完成实船安装,在国际质量管理小组(ICQCC)大赛再次折桂,成功入围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名单,获评“首批船舶工业专利领跑企业”,在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获二等奖,创造船舶行业最好成绩。同时,沪东中华重视考核激励以引导价值创造,以岗位育才推动青年茁壮成长,一大批科技精英和青年工匠岗位建功,斩获殊荣:将“辛一心突出贡献奖、青年英才奖”揽入怀中,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摘金,在中国船舶集团电工大赛和上海市焊接大赛包揽冠亚军,在上海市青创赛获得金、银奖。
从智慧工厂到强链补链
关键词:高质量、数智化、国产化配套
长兴二期是我国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上海长兴岛海洋装备基地由制造向智造转型,推广智能化生产线和绿色造船技术,打造世界先进的集总装集成、系统模块、核心配套、生产服务等为一体的全要素产业基地。
“高质量”是长兴二期建设的根本要求,“数智化”是长兴二期建设的重要目标。经过2023年的不懈努力,工程建设高歌猛进:船坞、港池相继建成,700吨龙门吊高高耸立,船体联合车间重要设备设施完成联调联试,气站泵房能源中心建成完工,一阶段生产配套楼、辅助楼、多幢员工宿舍楼等已投入使用,厂内主干道路、界河桥等基本建成,一个按照世界领先标准建设的智慧工厂正在形成。
沪东中华是国产化配套的积极推动者。近年来,围绕LNG船产业链的短板,该公司加快科技创新,相继突破低温绝缘板、双燃料主机、再液化装置等一系列基础材料和核心设备关键技术,带动了一批配套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在国内形成数百亿元的配套市场。例如,沪东中华与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协同攻关,殷瓦钢研制取得突破,打破国外对核心材料的垄断,未来大型LNG船国产化配套率将由70%提升至80%以上,推动建造效率提升。
沪东中华带领所属上海沪东造船阀门有限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研制的各类高端阀门产品性能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广泛应用于船海产业各类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在沪东中华这位“链长”的带动下,这家原本生产普通阀门的企业,现在能够生产LNG船四大类50多种型号规格系列阀门,打破了欧美日韩等国的垄断,在大型LNG船上装船率达到70%以上,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在LNG船批量实船供货的核心配套企业。得益于国产化配套的崛起和各种智能系统的运用,2023年,沪东中华综合建造效率持续提升,5年间交付能力翻了一倍。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刚开年,沪东中华相继完成试航、入坞、液货舱封舱等重要节点,以奋斗状态确保夺取新年生产“开门红”:1月3日,1.3万TEU双燃料集装箱船2号船离开长兴造船3号码头,开启“二合一”试航;1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首制船17.4万立方米LNG船围护系统最后一个货舱顺利封闭;1月5日,中国海油项目第二艘17.4万立方米LNG船顺利入坞;1月23日,为德国重吊船航运公司建造的1.35万吨多用途重吊船首制船“UHL FRESH”号签字交付,这也是沪东中华新年交付的首船。
2024年,沪东中华已制定“20230”(完工20艘、营收230亿元)的年度总目标。该公司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继续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定围绕“十四五”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长兴二期重点工程建设、安全实施关键设备搬迁、按期实现整体产能转移、加快实现LNG产能倍增,为加快把公司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海洋装备产业集团、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续写新的华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