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季度韩国三大船企业绩指标
记者 钱平
7月25~26日,韩国三大船企均发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其中,HD韩国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实现了盈利,前者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后者则是自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近10年来首次营业利润突破1000亿韩元。韩华海洋虽然第二季度并未延续第一季度的盈利势头,但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433亿韩元,成功扭亏为盈。
HD韩国造船海洋——
效益惊人 海工亏损
据韩联社、《朝鲜日报》等韩国媒体报道,财报显示,HD韩国造船海洋通过采取选择性订单策略提高了盈利能力,高附加值船舶订单的盈利效应开始显现,且稳定的批量生产也降低了制造成本。第二季度,该公司营业利润为3764亿韩元,同比增长428.7%;销售额达6.615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3%;净利润为3578亿韩元,同比大增808.1%,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
从具体业务来看,今年第二季度,HD韩国造船海洋的造船业务营业利润为3940亿韩元,同比增长724.3%;销售额为5.722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1%。受益于环保型双燃料发动机销售量的增加,HD韩国造船海洋的发动机和机械业务的销售额、营业利润分别达8743亿韩元和911亿韩元。此外,虽然HD韩国造船海洋的海工业务未能实现盈利,但营业亏损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为271亿韩元,销售额则为1580亿韩元。
HD韩国造船海洋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船价上涨及批量生产使该公司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今年下半年,该公司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重点争抢环保型、高附加值船舶订单。
不仅如此,HD韩国造船海洋旗下3家船企也均在第二季度实现盈利。其中,HD现代重工的销售额为3.88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6.7%;营业利润为196亿韩元,同比增长185.5%。HD现代三湖的销售额为1.810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6.9%;营业利润为1755亿韩元,同比增长182.2%。HD现代尾浦时隔7个季度首次扭亏为盈,其营业利润为174亿韩元,销售额为1.1291万亿韩元,净利润达290亿韩元。
截至目前,HD韩国造船海洋今年已承接船海装备订单144艘(座)、价值162.7亿美元,约为其今年全年135亿美元接单目标的120.5%。
三星重工——
利润好转 破千亿韩元
根据财报,经过初步计算,三星重工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2.53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0.1%;营业利润为1307亿韩元,同比增长121.9%;净利润同比大增219%达740亿韩元。这是三星重工自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近10年来首次营业利润突破1000亿韩元。
三星重工表示,今年第二季度销售额的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该公司自今年4月开始建造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与此同时,产品销量增加使得固定成本下降、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增长等因素推动了营业利润的增长。三星重工透露,希望今年可以实现销售额9.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4000亿韩元的年度经营目标。
截至目前,三星重工今年已承接22艘(座)、49亿美元的船海装备订单,为其97亿美元年度接单目标的51%。这些订单包括19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2艘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以及1艘穿梭油船。三星重工预计,由于该公司当前有环保型集装箱船、LNG运输船、FLNG等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年度接单目标应该可以轻松实现。
三星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在建产品中LNG运输船、FLNG等主要船型的比重正在增长,且其目前手持订单量处于较好水平,下半年将继续以增强盈利能力为目的选择性接单。
韩华海洋——
扭亏为盈 接单超去年全年
韩华海洋日前宣布,由于生产计划调整以及外包成本增加,该公司第二季度并未延续第一季度的盈利势头,合并销售额为2.536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6.3%;营业亏损为96亿韩元,相比去年同期1590亿韩元的亏损大幅收窄;净亏损也减少至274亿韩元。
虽然并未如其他两大船企一样在第二季度实现盈利,但今年上半年韩华海洋销售额达4.819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7.8%;营业利润为433亿韩元,成功转亏为盈,而去年同期其营业亏损达2218亿韩元;净利润达236亿韩元,同样实现扭亏。
韩华海洋预计,今年下半年LNG运输船订单将有所增加,通过稳定生产,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显著改善。此外,随着潜艇维护和海工项目的推进,其销售额也将随之增长。
目前,韩华海洋的手持订单可满足未来3年的工作量。今年以来,该公司已承接27艘、53.3亿美元的船海装备订单,其中包括16艘LNG运输船、7艘原油运输船、2艘VLAC、1艘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和1座海工设施订单,上半年的新船订单总金额已超过了去年全年35.2亿美元的新船订单总额。
韩华海洋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在高船价时期接单的LNG运输船开工建造,该公司将全力以赴提高盈利能力,并且将以稳定劳动力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加大投资力度,其生产也将进入稳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