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朝鲜日报》报道,当前韩国三大船企凭借着充足的手持订单,已确保未来几年的工作量,但韩国中型船企的发展前景却并不明朗,面临着劳动力资源短缺、预付款保函(RG)额度不足等问题,急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韩国中型船企的新船接单数量总计为54艘、124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27.8%,但仅占全球新船市场份额的9.5%。2008年,韩国中型船企的数量达到27家,但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中型船企进行重组后退出市场,目前,韩国仅有大韩造船、K造船(原STX造船)、HJ重工等3家中型船企具备承接新船订单的能力。
报道称,韩国中型船企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多家中型船企均存在人员短缺而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因延迟交付而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与此同时,预付款保函额度不足也阻碍了韩国中型船企的发展。今年6月,多家韩国金融机构与大韩造船、K造船等达成协议,决定向其增加提供约1万亿韩元(约合7亿美元)的船舶出口预付款保函额度,但韩国中型船企表示,这还远远不够,没有金融机构发放的预付款保函,船厂根本无法承接新船订单。
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表示,中型船企在韩国造船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是振兴韩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扩大预付款保函的发放额度,政府应在人员、政策等方面对其加大支持补贴力度。
(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