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3:党建园地
~~~——中国船舶渤海造船外场保障团队群英谱
~~~
那群奔赴山海的“外场人”
——中国船舶渤海造船外场保障团队群英谱
陶君
赵奇
吕小庆(左)
张伟
唐海波 徐晨晨 邢达舜 摄
杨磊
李岩
刘晓春
梁恒东
黄选坪
王炎

  在中国船舶集团渤海造船有限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渤海造船的嘱托与期望,长年奔波在保障服务一线。

  热浪扑面的南国,有他们执着的坚守;波涛滚滚的黄海之滨,有他们挥汗的身影。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责任和奉献书写奋斗,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兴船报国的初心、践行着兴装强军的使命。他们把对祖国的忠诚和对造船的热爱融入每一天的工作中,展现出渤船人以客户为中心、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精神面貌。

  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外场人”。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渤海造船“外场人”的故事。

  王敬波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提到“大干四季度,冲刺总目标”的火热生产场面,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渤海造船的生产一线。但其实,渤海造船的“外场”,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场”之一。

  “外场人”是离客户最近的一群渤船人。今年以来,渤海造船收到两封客户写给“外场人”的表扬信。信中,客户不仅感谢了渤海造船外场职工的敬业与专业,同时,字里行间也道出了双方在工作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在这群“外场人”的眼中,“用户至上”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标语,更是他们的行动指南,是他们攻坚克难的动力。

  剑指深蓝的不渝初心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今年以来,在渤海造船党委的领导下,渤海造船一南一北两家外场单位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坚决履行政治责任,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面对困难挑战“扛得住”、遇上特殊情境“想得全”,反应迅速,恪尽职守,安全且高效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项目。

  这两支队伍人员不多,却身肩特殊的责任与使命。他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推动党建工作和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确保任务落地见效。他们始终坚守梦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渤船人“敢战、善战、胜战”的宣言。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干实事,需要有执行力。”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外场”领头人陶君以“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态度,狠抓干部职工的执行力。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为国铸剑。”另一位领头人杨磊用初心和信仰诠释着对党的忠诚,把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行动的态度。

  “让用户满意”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共同的追求,是他们和外场将士们无数个努力瞬间的累积。

  奔赴山海的无悔付出

  “举一捧信念付国家,寄一方理想映初心。”

  远在千里之外,渤海造船的这一群“外场人”背井离乡,克服工作协调复杂、团队人手紧缺等困难,开展产品服务保障工作,书写出一个又一个“不怕难、不怕苦”的动人故事。

  钻劲

  怀揣梦想 磨砺精品

  “赵奇的思想很活跃,探索新事物的劲头足,光是自学笔记就做了厚厚的四五本。”外场电工工段负责人张达介绍说:“有了赵奇,现在制冷系统的活儿咱们也能接了。”

  赵奇是该工段电气维修的骨干。偶然的一次机会,他跟着空冷服务商身后执行保障任务。当时,他一边认真听,一边用心记,一回到驻地就查看相关图纸和说明书,仔细琢磨排查检漏的每一个步骤,愣是悟出了制冷系统的门道。一次,制氧机组出现了“一供电就出现烧保险”的故障,客户要求尽快完成维修。于是,赵奇按照图纸从机柜开始分解,采用对比的方法用万用表、绝缘表对大件、小件近50多个零件进行检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夜奋战,他终于在第二天清晨找到了故障点,使得设备恢复了正常使用,得到了客户的赞扬。

  赵奇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可工件的维修更换着实让他对高温天气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那工件的底座已被海风海水侵蚀,四周螺丝也已锈死,拆除的操作空间十分有限。站在烫脚的甲板上,赵奇耐心地用锯条一点一点锉磨。实在太热了,他就把毛巾蘸上凉水搭在头上,任凭阵阵热风疯狂吹过他的脸颊……

  与赵奇感受到的“热”不同,船体工段党员梁恒东感受到的是“冷”。

  携风带雨的台风就要登陆了,此时的梁恒东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在甲板上冒雨气割基座。站在摇摇晃晃的大船上,梁恒东尽量控制好身体的平衡,蹲稳施工。凛冽的海风夹着雨点把他的脸吹得生疼,全身湿透冻得哆哆嗦嗦的梁恒东咬着牙,硬是从晚上八点干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客户着急啊!活段下来,咱就要抢时间、赶进度,其他的咱没想过。”梁恒东的话语朴实无华:“咱不怕苦,也不怕累,咱可不能给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丢脸。”

  一次设备支架的挡板拆除工作,切割部分离地面非常近,只有不到10厘米的距离,施工位置特别不好找。身形略胖的梁恒东只能趴到设备最底下寻找切口,最终他决定采用倒挂的方式进行焊接施工。面罩里,他早就被灼热焊花和高温天气的“双管齐下”烤得满脸涨红,可依然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手中的活计分秒没有停歇。

  综合管理室的刘晓春把守着项目效益的大门,负责项目的经营报价和目标成本管理。常年沉浸在成本数据分析思考中的他显得有些严肃,发现问题时的较真劲儿让他总是习惯性地轻皱眉头。

  “当时的想法的确很简单,就想着不管吃多少苦,咱来到外场就得有过硬的本领,要在工作中干出个样子来。”刘晓春说。一开始,报价模版的改换,对刚接触经营报价没啥经验的他来说压力很大。原件模版要转换到现行模版,原始报价要从工时法转换到工资法,三年来的报价报表很多,数据量也很大。刘晓春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张报表,经常在办公室挑灯夜战,一边研究报价模版,一边与公司相关部门沟通,为后续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保证项目成本预期可控,除了核验施工量外,刘晓春一有时间就对各工种岗位进行实地探访。刘晓春仔细观察施工流程、准确核验细项工程量,在多听、多看、多思中厘清了经营报价分配每月产品比例,弄懂了发生成本、人工、制造费、专业费,找出了每个环节所耗费的成本以及可控点、风险点。刘晓春熟悉生产施工,对现场承担任务量统计收集,汇聚成相关支撑材料,与审价方进行细致的交流沟通、仔细计算出相关比例,最终经过双方确认形成了议价纪要,共同推进了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凭着这股认真劲儿,刘晓春实现了从现场技术员到项目“大管家”的蜕变。

  拼劲

  冲锋在前 匠心逐梦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休息的宁静。“我们24小时待命,随时有活段,随时抢修。”接电话的是管钳工作班组长王炎。“外场工作就是要‘抢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干好每一项工作,体现出咱们的专业和速度。”

  晚上八点,维修工作刚布置下来,王炎就带好了水、面包和工具急匆匆地赶往现场。由于相关性能的要求,现场工装在紧固好后需要进行密闭施工。舱口盖下,扑通扑通的心跳声催促着王炎争分夺秒地调试。长时间在受限空间里面对烟气、粉尘、高温和氧气不足,忍受着胸闷气短的王炎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拆卸阀门、修复调节、打压试验……最终恢复了保修阀盘的灵活操作。长期在承压空间作业,王炎患上了急性气管炎,但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保修中,他始终以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成为设备管路维修场上大家认可的“金刚”。“我对自己维修过的设备投入使用感到自豪。能把问题解决,让领导放心,是我做好工作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是我工作的准则。”已经是一位预备党员的王炎望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党徽说。

  电话那头是客户焦急的等待,电话这头是一句“好的,我马上就赶到现场”。客户的临时抢修需求,就是质量控制室负责人唐海波要坚守的阵地。临时抢修任务经常会有,唐海波说:“只要我认为可以做到的,就会奋力去完成。”只是如何能在有限时间内一次性做对,只能靠他平日里多思多想做好充足的准备。

  密封发生故障需要紧急修复,且修复完马上就要能够投入使用。唐海波上午做好分析处理方案,心中已然有数。跟客户进行技术交底后,他带队进舱开始封闭性检修。拆开填料后,唐海波发现轴承表面有划伤,研磨时劲大一点轴面就会出坑。凭借经验,他给出了研磨处置方案:用砂布加水捆上木条研磨锈蚀,再用棉布倒上润滑油二次精磨。为了确保轴箱使用的安全性,他一边组织人员研磨,一边与客户现场沟通。这一夜注定是难忘的。最终,经过仔细测量和旋转调试,轴箱恢复正常使用。

  干完工作,唐海波看到的已是满天星辰。急客户所急、帮客户所需是唐海波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份“责任”背后需要付出更多辛勤的汗水。调节阀的维修任务紧急,需要现场加工阀的维修部件,还要不断调整阀门的余量,确保阀门安装后的美观及实用性。大量阀门的安装调试,唐海波都从头跟到尾,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面对持续不断的攻坚克难,每一个临抢修项目的完成,唐海波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但都会满怀骄傲,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外场人”的付出。

  “外场人”与时间赛跑,在深蓝中燃起点点星火。“我白天跑现场看保修活段,与客户沟通协调;晚上做生产总结,分析和辨识风险,吃住都在现场办公室。”生产经营主任黄选坪把责任扛在肩上,使命记在心间,担当融入行动。黄选坪的专业知识丰富,能精准摸清生产运行的“脉搏”,是大伙儿公认的技术“大牛”。每次维修任务结束后,回到宿舍的黄选坪会对所有生产项目进行详细的整理记录。产品的计划干到哪里,他门儿清,同时还能够准确地识别潜在的“风险苗头”并迅速给出“诊断”,“对症下药”。保修工作会议上,黄选坪的独自出现,是客户对他最大的认可。在外场工作十多年,黄选坪黑了、瘦了,头发基本掉光了。可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深蓝的热爱一直没有变,那是黄选坪的一种情怀,一种信仰的底色。

  韧劲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舾装工段电工专业负责人李岩是个“老电工”。他平时言语不多,为人低调内敛,但在工作上却充满激情与活力,熟悉他的人无不被他的坚韧和毅力折服。

  外场工作不断变化,现场设备经常是施工安装完以后即刻投入使用,这就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经常琢磨咋样能用更短的时间把活儿干好。咱负责的这片电气施工,不能有任何差池。”项目不容有失,李岩开启了外场“万金油”的模式。面对全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应用,他白天工作,晚上潜心钻研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充实和提高自己是李岩不断的追求。他深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李岩打破常规与服务商积极沟通,采用新的方式处理破损线路,改进设计制作了电缆卡子的形状以适应不同粗细的电缆安装,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一次,电缆设备进水出现故障,李岩带着装有各型工具和材料的工具包,迅速爬进昏暗的舱室处理问题,顶着舱内的高温和电焊烧蚀的灰尘,坚持调试到凌晨。天亮前海岸的灯光带着些许孤独,金色的朝阳一跃而出,李岩黑黑的防尘口罩和满身的油污渍就像“英雄”的战痕,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出特有的光芒。

  业务和沟通能力同样受到客户认可的“老建造”吕小庆感慨道:“我在产品建造岗位上工作了42年,身上流淌着咱渤船人的血,心里揣着咱渤船人的情怀。”

  吕小庆肩负着产品保障过程中与客户全面沟通的工作,是大家的主心骨。梳理计划、临场安排、现场问题处理……在吕小庆的牵引下,现场每一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不久前,有项保修任务,施工周期为20天。吕小庆组织钳工段成立“尖刀队”,采取“盯住人”“三班倒”“带班与跟班齐上阵”的方式展开车轮战。大家齐心协力,克服施工空间小、附属管路多、工作量大等困难,以“不完不散”的精神仅用12天就完成了保障项目,得到了客户的好评。炎炎烈日下,综合通信设备加装升级,由于缺乏相关技术经验,操作空间十分狭小。施工人员时而仰卧,时而跪坐,操作难度极大。吕小庆和大家一起边摸索、边施工,现场忙碌而充实。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轮分析和讨论,他们终于敲定了最佳方案,确保设备以最佳状态完成交付。

  细劲

  勤勤恳恳 默默奉献 

  “早上看不到朝阳,晚上看不到夕阳,我两头都看不到太阳。”综合管理室主任张伟笑谈道。每天早上,张伟最先要到现场组织科里开碰头会,安排相关日常工作。办公室的工作比较繁杂,关键大多体现在细微之处。工作中的张伟严谨细致,勤勤恳恳,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尽心尽力去完成。

  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回到驻地后,职工宿舍的保险丝断了、空调不工作了、有人生病需要急诊了……这些事都要张伟操心。他深知外场职工“舍小家为大家”的不易,做到随时待命、随叫随到。“我做的其实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和职工有需要,我就力所能及地给大家解决些小事、杂事,很普通也很平常。”张伟说。

  忙碌的工作是他的常态,每次和家人团聚的时光都弥足珍贵。儿子张益铭深深理解爸爸的辛苦付出,写下一篇题为《读懂那一抹白发》的作文:“打我不记事起,父亲就在外出差,一年也许能见到两三回,过年都得我和母亲大包小包到父亲工作处,只为一次团圆。忘不了爸爸离家的那刻,忘不掉凝固的空气和定格在我眼中的雪白鬓角,一个背井离乡独自打拼、壮年就白头的男人……”思念如微风,渐渐吹过;牵挂如绿叶,渐渐舒展。反复读着孩子的文章,张伟十分欣慰。对于最亲近的人,爱总是羞于表达,儿子平日里积攒的感情,被掰碎揉进了一个个方块字里。

  同张伟一样,多少奋战在外场的干部职工,都把对家人的爱深深埋藏在了心底……一情一景,一人一物,那些难忘的时刻、温暖的瞬间,成为这群“外场人”平凡日子的记忆见证。不以小家为念,愿以一家不圆换来万家团圆,这是属于渤海造船“外场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党建园地
   第04版:金色码头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船海事
   第07版:产经上下游
   第08版:产经行业风
那群奔赴山海的“外场人”
平凡中的伟大
中国船舶报党建园地03那群奔赴山海的“外场人” 2023-12-22 2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