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秀霞
近年来,江苏省发挥集群效应,积极推动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作,着力提升造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3年第一批船舶工业“强链品牌”产品目录中,江苏省申报的13项产品成功入选,入选企业和产品数量均位居前列。
政策利好启动加速器
在加快实施造船业强链、延链、补链工作中,江苏省加强顶层设计、提前布局谋划,为推动每一条产业链做大做强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整体做大做强产业链集群,夯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经济基础。2021年,江苏省印发《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用3年时间,重点培育50条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和具有较强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品牌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链,做强其中30条优势产业链,促进高技术船舶等10条产业链实现卓越提升。
此外,2023年2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实施梯度培育、创新引领、强基固链、服务赋能,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强链补链的主力军、自主品牌企业的领头雁、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支撑全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新提升。
江苏省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是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该集群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部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商务部船舶出口基地、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具有建设世界级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先天优势和雄厚基础。目前,该集群发展实现了四个“国内之最”、一个“世界一流”,即产业规模国内最大、配套体系国内最全、创新氛围国内最浓、智造典范国内最强,以及主导产品世界一流。其中,该集群企业先后批量交付世界一流的24188TEU超大型集装箱船、40万吨级矿砂船、超大型油船、双燃料动力船,拥有全球领先的大型挖泥船、20兆瓦级海上风电安装船、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FLNG)等建造技术。
企业进取走上兴业路
江苏省以“构成要素齐全、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布集中”为目标,围绕全产业链开展强链、延链、补链工作。一方面,通过重大项目服务机制推进船舶制造项目加快建设和船舶产业强链补链;另一方面,交付一批世界首制、中国首制重大装备和大国重器。
由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建造24188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首制船交付,第二艘系列船命名;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双燃料动力改装船“至诚”号即将交付。此外,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促使集群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形成船舶制造业带动船舶配套业发展、船舶配套业促进船舶制造业壮大的良性发展格局。江苏省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首制89毫米直径超高强度R6级海洋系泊链,应用于我国新一代中深水海洋钻井平台建设,突破了海洋工程系泊链领域“卡脖子”技术,主导编制了首个海洋系泊链世界标准,将系泊链研发制造技术提升至世界领先水平。江苏省靖江市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船舶配套产业链,拥有船舶造修拆企业16家、船舶配套企业200余家,配套产品包括船用锚链、船舵、阀门、电机、空调、消防器材、特种黏合剂、装饰材料、油漆、泵阀、大型铸钢件等近百种。
在多重利好政策支持下,江苏省强链、补链成效凸显。专精特新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比重超过50%,江苏省重点产业链配套实现全覆盖。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 年第一批船舶工业“强链品牌”产品目录显示,江苏入选目录的13项产品分别是南京中远海运船舶设备配件有限公司的船用柴油机气阀,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的舵桨推进系统,江苏政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锚绞机、克令吊、舵机,苏州久美玻璃钢股份有限公司的玻璃钢管及附件,连云港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的船用液化天然气(LNG)转运装备与系统,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的热轧球扁钢,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的修船解决方案软件,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的船舶外板涂装工作站、船舶组立机器人工作站、船舶管系柔性加工及管控系统、应用开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