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笑玥 王玮麟 孙嘉政
10月23日至30日,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校组织下,中国船舶集团第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团组织后备人才培训班的56名学员亲历了一场跨越历史与现实的沉浸式红色教育之旅。他们分别深入河南林州红旗渠和上海两地开展红色教育集中培训和参访交流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索革命传统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加深对红色基因的理解。
理论铸魂,提升党性修养。此次培训班精心策划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启示》两场专题讲座。讲座现场,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展示、亲历者的生动讲述以及深刻的理论剖析,全体学员在边听边记、边思边悟中,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员们深刻领悟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内涵与时代价值,纷纷表示要将这一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为建功新时代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红旗渠畔,寻觅革命足迹。在河南林州,学员们踏着先辈们的足迹,重走“水长城”,实地探访青年洞。他们沿着蜿蜒的步道,感受着当年建设者们穿山越岭、引漳入林的艰辛历程与不朽精神。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将学员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光辉岁月。在扁担精神纪念馆,那些看似普通的扁担,承载了林州人民无尽的汗水与希望,见证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历程。
朝阳变迁,实践“两山”理念。学员们实地调研朝阳村,亲眼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在林州的生动实践。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已蜕变成山清水秀、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林州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红旗渠精神的延续与升华,展现了新时代林州儿女的新风貌。学员们表示,要学习林州人民的奋斗精神,将“两山”理念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殷商博物,坚定文化自信。学员们走进殷商博物馆,被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一片片古老的甲骨文深深吸引,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他们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将红旗渠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推动自己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情景再现,激发壮志豪情。在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情景教学《红旗渠精神永在》使学员们仿佛置身于红旗渠建设的历史现场。他们被那条穿山越岭、引漳入林的人工天河深深震撼,亲身感受到了建设者们的艰辛与智慧。访谈教学《巍峨山碑·杨贵篇》则让学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杨贵书记在红旗渠建设中展现出的历史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学员们深受震撼,激发了为新时代奋斗的决心。
深入研讨,理论联系实际。此次培训打破传统模式,鼓励学员自由组队形成团课开发小组。各小组在认真学习《如何开发团课》专题讲座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围绕理想信念、青年使命、工匠精神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采用访谈、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贴近青年的教学内容,一批高质量的团课材料应运而生,为今后的团课教学提供了宝贵资源。学习之余,学员们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方式,丰富了课后生活,进一步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参访学习,拓宽行业视野。培训期间,中国船舶集团党校还组织学员赴上海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等地参访交流学习。通过参观展馆、生产一线及其重要产品,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工匠精神”在现代造船业、航空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与一线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革新路径,进一步增强了聚力改革攻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心。
交流座谈,共绘奋进篇章。培训期间,中国船舶集团党校还邀请往届优秀青马学员和青年骨干与学员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座谈。往届学员分享了他们在国际项目中克服困难,在科研攻关中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经历,以及如何在平凡岗位上甘于付出、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价值的感悟。这些生动的故事和宝贵的经验,让学员们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了他们为新时代船舶事业奋斗的决心。



前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