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秀霞 报道 近日,国内首艘5500马力氨动力港口作业船在大连中远海运重有限公司完工交付。该船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氨气双燃料发动机、氨燃料供给系统、氨燃料储罐以及尾气处理装置等核心设备。
据悉,该船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联合大连理工大学设计并研制,总长38米,型宽 11 米,型深4.8米,设计吃水3.7米;在主甲板两侧布置2个全压式氨燃料罐,用于为主机提供氨燃料。该船主机借助轴系驱动全回转螺旋桨,单侧主机自由端驱动对外消防泵,其设计拖力为60吨,设计航速达 12.5 节。该船悬挂五星红旗,入级中国船级社,并取得了 “Ammonia Fuel Tug”船级符号。
该船搭载的由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与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盾”氨燃料供应系统与尾气处理装置也完成了全面系统调试与试验,并随船一同交付使用,这是国内氨燃料供应系统与氨燃料燃烧尾气处理装置在实船应用领域“零”的突破。作为国内首台应用于实船的氨燃料供应系统,该系统凭借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能够迅速感知负载变化,实时调整氨气供应,全面满足船舶发动机在多种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整套系统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运行可靠、稳定。
同时,南通远洋船配项目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等联合进行前沿研究,破解了大量行业、专业难题,研制出氨燃料燃烧尾气处理装置,其具备卓越的尾气处理能力,符合船舶排放法规的要求,其工程应用属国内首次。
此外,上海交大与中远海运重工共建的绿色与智能船舶动力系统联合实验室承担了该船氨燃料中速内燃机燃烧技术研究工作,成功完成氨燃料燃烧试验以及 12V240H 型发动机的 1D 和 3D 计算机仿真。利用该燃烧技术成果,大连中车柴油机有限公司基于其自主知识产权机型 12V240H 型柴油发动机开展氨燃料开发,经过多次设计方案评审和台架试验,最大氨能替代比例达到 91%,尾气排放经后处理后满足国标第二阶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