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战略指引下,中国船舶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履行央企使命,将船舶科技尖端装备研发与系统集成优势应用于农业领域,成功打造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菌菇工场”。
该成果不仅是传统食用菌种植模式的革命,更是央企服务国计民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树立了智慧农业的新标杆,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工程范例。
立项——
消除行业“痛点”,拓宽发展航道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国之大者”。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食用菌作为健康优质食材,需求日益旺盛。然而,食用菌种植产业面临传统大棚模式环境不可控、农药依赖性强,以及大型工厂化种植投资巨大、品种单一的双重挑战。
为此,中船国际工程以“2+2+N”产业布局为核心,协同中船工程产业联盟,联合中国农科院等顶尖机构,将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工程理念植入农业领域,消除行业“痛点”,开启了陆上“智能方舱”精准种植菌菇的新篇章。
研发——
首创集成系统,铸就硬核技术
智慧菌菇工场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中船国际工程首创的“全集成智能环控系统”,其核心优势体现在高度集成化的环境控制技术、深度智能化的管控系统、高可靠性与标准化设计等方面。
在高度集成化环境控制技术方面,中船国际工程项目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集成智能环控系统”理念,打破传统多系统拼凑模式,将空调、加湿、新风、净化、杀菌、灯光等模块高度集成于一个箱体。该系统通过精密计算,在风道内完成空气的温度调节、均衡加湿、高效过滤与杀菌,最终从经过特殊设计的均压孔板送出温度均匀、湿度达95%、风速柔和且洁净度达无菌实验室标准的“仿生微风”。其一体化设计结合高效热回收技术,使年耗电量显著低于国家标准。
在深度智能化的管控系统方面,智慧菌菇工场搭载中船国际工程自研的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程序(APP),通过5G模块实现远程精准操控与“一键种植”,将复杂农艺经验转化为稳定数据模型。该公司正在研发的下一代系统将引入人工智能(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生长监测与采摘预警,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在高可靠性与标准化设计方面,智慧菌菇工场秉承船舶科技品质,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关键部件耐用,设计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此外,其环境控制精度可达正负0.5摄氏度,灯光系统符合EN62471、GB7000.5-2007等安全与生物效应标准,保障了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
产品——
重构产业逻辑,综合效益良好
智慧菌菇工场的先进性为其用户带来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显著价值。该工场采用集装箱式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吊装即用”的快速部署,设备到场接通水电当日即可投产,极大缩短了建设周期,使投资者得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在空间利用上,一个最新优化的3米×12米标准单元,其产出效能便相当于3亩传统大棚,土地利用率提升高达97%以上。不仅如此,该工场通过精准控制环境实现菌菇生长周期与品质的优化,实现了产量的大幅跃升。
运营方面,智慧菌菇工场高度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实现了一名管理员即可通过手机轻松管理多个工场,大幅节省人力;其集成化设计带来的低能耗及从根源杜绝病虫害的洁净环境,共同构成了绿色无公害且低成本运营的优势。
这意味着,智慧菌菇工场凭借远低于大型工厂的初始投资、高效的生产流程,以及可培育黄金耳、猴头菇、羊肚菌、榛松茸、小香菌等多种高值菌菇的灵活性与产品溢价,使投资者通常在1至2年内就能收回成本。
目前,中船国际工程已完成智慧菌菇工场内部试验与产品迭代,正稳步推进国内外市场推广工作,其目标客户涵盖远洋船舶、产业园区、个体农户、农业合作社、餐饮企业及社区学校等。
“智慧菌菇工场”的成功研发验证了“智能装备+精准算法”的可复制农业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平台扩展性极强,可应用于高端蔬菜、名贵中药材种植乃至特殊环境保障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展望未来,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中船国际工程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贡献船舶智慧与力量。
(杜晓蕙 王泓博)



前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