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6:产经上下游
创新驱动 “智造”赋能
中船陕柴打造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完整生产链

  记者 吴秀霞

  在日前召开的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张顺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内中高速大功率发动机及发电机组研制企业,中船陕柴近年来大力投入资源进行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助力企业焕发新生。同时,该公司大力探索新兴技术在绿色智能船海装备、绿色低碳能源使用等领域的研究应用,重点探索研究甲醇、氨、氢等燃料应用技术,目前正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共同研究甲醇和氨燃料大功率中速机的关键技术,并已经在柔性线上实现了甲醇、氨等内燃机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并全力推进6L40/52G气体机优化及12V40/52柴油机研制。未来,该公司将按照燃气机—柴油机—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其他替代燃料的多燃料、多功率系列化技术路线布局,推进自主品牌系列化开发,逐步实现进口产品替代,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中船陕柴是目前国内中高速柴油机厂中涵盖工艺门类相对齐全的企业,产品涵盖防务、船舶、核电、海工平台、陆用电站五大领域的16大系列、40多个品种。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特点不仅对企业前期技术研究提出挑战,更考验制造端的生产能力。中船陕柴大力投入资源进行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建成“船用柴油发动机缸盖精密加工柔性生产线”。该生产线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由10台精密卧式加工中心、2台RGV小车、118个托盘的立体托板库、8个上下料工位及容量1140个刀位的立体刀库组成,实现了船用柴油机缸盖多品种、多工序混流加工。

  “‘缸盖柔性线’投运后,生产效率较传统生产线提高了5倍,操作人员由30人减少到3人,可实现无人值守加工。”张顺利介绍说,该智能产线研制过程中,中船陕柴联合国内优势力量,通过“产、学、研、用”科技资源集成,结合船用柴油发动机缸盖多品种、变批量加工的工艺特点,研究突破了多系统集成的大型柔性生产线总体设计、缸盖柔性制造工艺设计、混流生产分级控制、加工质量在线检测和刀具动态监测等关键技术。2023年12月,“缸盖柔性线”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下一步,中船陕柴将以实现“陕柴智造”为目标,制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相关标准规范,完成柴油机关重零部件智能产线建设应用,实现智能物流产线联动,构建智能制造车间,同时,围绕内外部资源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数据的有效集成和管理。

  面对行业环保发展大势,中船陕柴持续加大在绿色清洁能源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力度,先后完成SXD6L40/52G、8M23G气体发动机研制,推动SXD400DF双燃料发动机以及氨、氢等零碳发动机开发技术储备。中船陕柴参加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成立的中国内燃机学会氨发动机创新联合体,作为该创新联合体的理事单位,将利用70多年丰富的技术积淀,与合作单位联合攻关内燃动力技术难关,促进我国内燃动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共谋内燃机更加绿色、可靠、智能、高效的产业发展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党建园地
   第04版:金色码头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上下游
   第07版:产经行业风
   第08版:广告
高端碳纤维造船不再“无材可用”
提高速度和燃油效率碳纤维应用于船舶优势明显
中国船舶七一一所获甲醇燃料供液单元批量订单
中船陕柴打造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完整生产链
苏州久美玻璃钢2.8亿投资项目竣工
广告
广告
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有限公司
河北华能耐火保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告
广告
广告
欢迎刊登分类广告
中国船舶报产经上下游06中船陕柴打造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完整生产链 2024-05-17 2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