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秀霞
日前,在2025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期间举行的“深远海新型海工装备发展论坛”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就海工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海洋油气开发市场趋势、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深海装备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海工装备行业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会嘉宾表示,当前,海工装备市场虽面临短期波动,但长期潜力凸显,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正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市场短期波动符合预期
2025年上半年,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呈现“总量回落但符合长期趋势” 的态势。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共成交海工装备订单83座/艘,金额达99亿美元,以金额计同比下降32%。不过,若将这一成绩置于过去5年市场周期中审视,行业普遍认为其总体符合市场预期,短期波动主要受海工市场“订单少、单船价值量大”的独特属性影响。一艘高价值船舶订单的增减,便可能对整体成交金额产生显著影响。
从船型结构拆解来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订单减少是导致全球市场金额下滑的主要原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上风电船舶市场表现稳定,在订单数量上持续占据绝对优势,其中,铺缆船需求尤为旺盛,2025年上半年共成交6艘,不少新兴船东正通过订购新船积极进入这一领域。此外,其他船型呈现“分化复苏”态势:三用工作船成交11艘,同比增长 29%;穿梭油船等船型市场持续回暖,同比增幅显著;平台供应船、起重船、运维母船等船型则出现不同程度回调。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信息部主任工程师张辉表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转变,但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力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撼动,能源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在传统能源海工装备中,FPSO 与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 FLNG)已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热点。从过去几年的订单结构来看,以手持订单金额计,FPSO与FLNG在全球海工订单中的合计占比已超过50%,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力军”。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潜在FPSO/FLNG订单达134艘,主要分布在西非、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潜在订单数量分别为33艘、31艘和29艘。其中,巴西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竞争的焦点,潜在订单高达15艘。
绿色低碳成必答题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断升级,海工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而智能化技术正加速重塑深海装备行业发展格局,二者协同发力,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际海事环保规则日趋严苛,推动船东加速采用绿色燃料解决方案。根据欧盟要求,2025 年起,400总吨以上近海船舶需强制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2027年起,5000总吨以上近海船舶将被正式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船东需购买碳配额以满足合规要求。
同时,碳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快行业转型进程。研究机构 Spinergie测算显示,若碳价按100欧元/吨计算,平台供应船每年需额外支出约50万欧元,重型起重船每年碳成本或超110万欧元;若碳价持续上涨,船舶合规成本将进一步攀升,这将倒逼行业加速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
绿色化趋势已在海工装备订单结构中充分显现。克拉克森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海工领域新订单的40%、手持订单的35%均采用替代燃料(含燃料预留解决方案),绿色船舶市场占比快速提升。为实现从低碳到零碳的跨越,行业上下游积极探索:一方面,针对现有海工船舶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其逐步向零碳过渡;另一方面,面向未来海工新兴领域,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全新概念和解决方案,例如:全球首艘零排放电动调试服务运营船(eCSOV)开工建设、SBM Offshore的NearZero FPSO概念获得美国船级社(ABS)批准,为海工装备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智能化技术重塑深海装备格局
在深海装备领域,智能化技术正成为核心竞争力,推动装备性能与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未来发展研究中心科技战略室主任王传荣表示,当前,全球深海装备发展热点集中在深海有/无人探测作业装备、深海资源开发装备、深海安全保障装备、深海科学研究装备四大领域,且智能化贯穿各领域发展始终。
王传荣表示,推动深海探测作业通用装备谱系化发展、提升装备智能化等性能水平是深海装备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其中包括深潜装备谱系化发展,不断扩展装备的应用场景,促进已有深潜装备的全球共享应用,研发有/无人水下装备集群协同智能探测作业,以及研制适用于大深度、智能化等要求的关键配套设备,全面提升探测作业的精准度与效率。
在应急救援领域,重点研发智能化深海应急救援装备,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与救援成功率;在综合保障领域,发展可提供能源、通信等支持的智能化装备与技术,为深海探测、开发、科研活动保驾护航。同时,针对深海油气开发,开展关键水下系统设备研发与新技术探索;针对深海矿产开发,研究装备总体、采集、输送、环境监测与保护修复等技术,构建可靠、高效、智能、绿色的深海采矿装备体系;推进深海温差能高效发电及深层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提升资源开发的经济性与环保性。
为加速深海装备行业绿色智能发展,王传荣建议:一是促进多方融合、推动协同发展,加强深海装备领域产业链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建设深海装备产业与技术领域创新中心、创新联盟等,开展关键产品与技术协同攻关;二是强化人才培养、加大激励力度,加强深海装备领域战略科技人才、研发人才、运营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对深海装备与技术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三是注重国际交流、加强技术合作,建设深海装备领域国际合作平台,畅通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协同开展深海装备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提升中国在全球深海装备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