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4:金色码头
愿为后来人

  □ 倪龙

  听闻姚总突然离世,是在9月2日上午九点。

  同事发来微信:“听说姚总走了。”我下意识的回复:“去哪了?”许久之后,同事回复:“姚总昨天还在厂里,早上在医院去世了。”一瞬间,各种情绪涌上心头。首先是质疑,质疑这消息的真假,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同事告知,消息还是被证实了。紧接着,无数关于姚总的画面涌上心头,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平易近人,他威严而慈祥的面容,历历在目。

  我与姚总接触并不算多。然而,在有限接触的时间里,姚总亲切和蔼的面容、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仍然对我影响至今。

  2015年,我作为生产部门工艺人员参与某产品标书某一章节的编写工作,与作为标书编写技术负责人的姚总,坐在同一办公室。在标书编写期间,姚总每天晚上几乎都是最晚离开办公室的人。他每天在电脑前逐字逐段地审核标书内容,指出并修改其中的错误之处。同时,他也经常在办公室分享最新的船舶领域的专业知识。

  一件小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一天,我在参照同类型产品的标书编写有关内容时,对该产品分段划分及相关定义描述产生置疑,认为该型标书分段、总段划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且定义不严谨有歧义。然而,该产品分段及总段划分已经经过充分的讨论,各专业均在围绕已划定好的分段和总段开展编写工作。

  在犹豫很久后,我鼓起勇气,向姚总提出了我的置疑。姚总有些意外地看着我。他当时可能并不认识来自生产基层的我,但是仍然和蔼地让我坐下。经过考虑,他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之前的同类型产品的标书表述虽然并不算特别严谨,但是我们船厂很多定义和说法已经约定俗成,在内容表述方面写成这样显然更容易理解。同时,对于分段及总段划分,他也讲解了这样划分的利弊。

  姚总作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也作为公司的高技术人才,对于我这样的基层工艺人员提出的意见和疑问,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认真进行了思考,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他深厚的专业知识、循循善诱的讲解,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以后的时间里,只要同事遇到问题询问我,我也都会竭尽所能地予以帮助。

  而今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姚总已然离开我们,但作为武船的后继者,我们有义务承担起军工人的责任和担当,为武船防务产业继续贡献力量。

  (作者系武船设计研究院技术工程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党建园地
   第04版:金色码头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船海事
   第07版:产经上下游
   第08版:产经企业园
您给我上的最后一课——放手
脊梁
脚步从未停止
追忆姚胜华
定不负期许
愿为后来人
中国船舶报金色码头04愿为后来人 2022-11-18 2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