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通过对钢混塔筒横缝承载机理与设计方法的优化改进,使钢混塔筒钢绞线重量降低5~8吨/台,预计降本4~6万元/台。目前,该设计优化已批量应用于多个项目,总计减重157.7吨,降本约130万元。”
……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船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工会表彰了2023年度“六小一创”优秀项目及优秀集体。7个项目从收到的7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其中1个项目被评为“一档”,2个被评为“二档”,4个被评为“三档”。
效益提升 人人有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人都可以选择站在时代的舞台中央。每一个工会组织,都应该给职工打造一个舞台,一个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
自中船海装启动改革发展以来,价值创造浪潮席卷企业。作为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的中船海装工会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紧密贴合公司改革发展中心工作,想员工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利用其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活动优势、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了“六小一创”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以此打造企业降本增效的新引擎,搭建员工价值创造的大舞台,在全公司营造“人人都是创新主体、人人都是创效单元”的良好局面。
“各基层工会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发动员工根据公司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岗位实际,查找影响节约成本和效益提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关于开展2023年度“六小一创”主题活动的通知》的下发,中船海装各基层工会组织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查找、发现生产、安全、经营、管理、运维、研发等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并将其当成改进点和创效点。
活动开展以来,征集到14个基层工会在技术、工艺、生产、管理等领域的建议79项,初审后24项符合申报要求,并通过最终评审总结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价值创造 人人有为
员工的智慧一旦“点亮”,就会聚集成无穷的能量,推动海装这艘大船破浪前行。
在获奖的“六小一创”项目中,一个个创新之花结出创效之果,一个个“金点子”成为破解难题、创造效益的“金钥匙”。
被评为优秀项目的“钢混塔筒横缝承载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聚焦横缝承载性能是钢混塔筒的关键设计验算指标之一,横缝的设计直接影响塔筒结构的经济性,而目前横缝抗剪计算依据常规无节点连接高耸结构的计算方法,考虑极端工况横缝截面不脱开,导致预应力设计冗余度较大,这也带来高昂的成本压力。为此,项目团队充分考虑钢混塔架混塔段水平节点开裂工况及预应力筋对水平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针对水平节点抗剪承载模式开展了专项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探索水平节点受力模式,提出修正的水平节点设计校核方法。改进后,钢混塔筒可实现降本4~6万元/台,并在安阳项目中得到有效验证,批量应用后总计减重157.7吨,降本约130万元。
除针对混塔研发的优化设计外,针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研究院团队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切实把业主的需求和行业痛点作为产品改进的主方向。针对降低海上风电机组自耗电这一难题,研究院产品技术所团队通过近1个月的现状调查和数据收集,完成了对中船海装海上机组的耗电水平、控制策略、变流器调试耗电情况的梳理,确定了问题核心,制订优化方案。面对优化程序修改任务重、优化方案测试周期长等考验,项目组成员咬定目标、迎难而上,最终按时完成了程序编写和下发、优化方案的风场测试验证等工作。经过3个月风场测试验证,改进优化的机组待机状态下的自耗电降低幅度超过50%。截至2024年5月,已有超过10个海上项目机组采用了该优化方案,创造了近千万元的经济价值。
如果你问优秀的管理者:“什么是真正的浪费?”他们的回答一定是:“真正的浪费,是对员工智慧的浪费!”当前,中船海装工会正以“六小一创”和“我为公司发展找问题”等活动为载体,充分用好员工的智慧,并以激励赋能,调动全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员工拿出“锦囊妙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奏响 “价值创造”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