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进 通讯员 陈小瑜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长洲岛作为外来船舶进入广州的门户,早在唐宋时期,其船舶修理能力就随着“广州通海夷道”闻名于世。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内涵。这一倡议为我国船舶工业加快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船舶工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黄埔文冲紧抓时代机遇,将自身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建设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时代潮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走出去”“引进来”步伐,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历经数年,该公司逐步拓展出一条国际合作的新道路,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船舶力量”。
打开埃及市场
埃及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中的一个重要国家。
2017年4月10日,黄埔文冲交付MMC887平台供应船“AHMED FADEL”号。这是埃及首次从中国订造此类船舶,标志着中国建造的先进海洋工程装备成功进入埃及市场。6月20日,交付不久后的“AHMED FADEL”号平台供应船顺利驶达埃及苏伊士运河沿岸城市伊斯梅利亚,受到了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委员会的热烈欢迎。12月23日,埃及总统赛西专门登船视察,对该船的技术性能、建造质量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合作为黄埔文冲后续开拓埃及市场奠定了基础。2021年6月17日,黄埔文冲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贸易作为联合卖方,与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通过云签约的方式,签订5艘75吨全回转拖船建造合同。随着建造工作的开展,黄埔文冲以出色的实力赢得船东的认可,不久之后,船东追加1艘船订单,形成3艘船在国内建造、3艘船在埃及建造的格局。
在该批订单建造期间,新冠疫情来袭,黄埔文冲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圆满完成国内建造任务。与此同时,该公司派出的配建工作组于2022年11月25日抵达埃及,克服建造方式、生活方式差距甚大等困难,保障了节点顺利完成,得到船东认可。
服务芬兰船东
芬兰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
2017年5月24日,黄埔文冲为两艘国内首制14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举行命名仪式。其中一艘,是其为芬兰 Containerships公司建造的。
2018年9月28日,该批订单的后续船交付。该型船是专门为波罗的海区域开发设计的支线集装箱船,采用先进的双燃料系统——新型液化天然气(LNG)和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拥有ICE CLASS 1A级冰区加强符号,满足硫排放控制区(SECA)排放标准,可装载欧洲公路运输最大尺寸的45英尺集装箱,在经济性和环保性上都有重大突破。而该系列船的各项先进指标对提升芬兰 Containerships公司在硫排放控制区的市场份额、摊销运输成本,以及打造“绿色创新型”高技术团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该批订单圆满完成,是中芬两国携手促进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一次实质性合作的见证。
续写巴铁情谊
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战略地位特殊,中巴两国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船舶集团与巴基斯坦海军的合作友谊源远流长。
2018年7月20日,黄埔文冲为巴基斯坦建造的1500吨级海事巡逻舰——PMSA 143船交付。这是当时巴基斯坦最大最先进的公务舰船,该船交付后承担起守卫瓜达尔港等重任。
早在1989年,黄埔文冲就向巴基斯坦交付了400吨“无畏艇”。随着时代发展,该公司又承建了巴基斯坦新一批海事巡逻船。PMSA 143船交付是中巴两国巩固和发展传统友谊,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建立命运共同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又一具体成果。
在黄埔文冲赴巴基斯坦工作组的协助下,2021年11月4日,该公司与中船贸易联合巴基斯坦卡拉奇船厂为巴基斯坦海事安全局建造的第二艘1500吨海事巡逻舰(MPV)在卡拉奇正式交付入役。
据悉,两艘船交付后,为保护海上贸易和中巴经济走廊畅通、维护地区安宁及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个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落地生根,标志着黄埔文冲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断走深走实;来自沿线船东的认可,见证了黄埔文冲在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合作构建了一张张纵横交错的共赢之网,成为推动全球海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黄埔文冲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各方携手同心,继续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把握绿色造船、数字船舶等新的发展趋势,为全球船东提供更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