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船舶报
08:应用天地
~~~——记中船集团中船陕柴毛里塔尼亚服务项目团队
中船集团七二五所——~~~
中船集团七一二所——~~~
中船集团中船绿洲——~~~
中船集团八院——~~~
~~~
~~~
~~~
~~~
~~~
~~~
~~~
~~~
跨越山海 筑梦非洲
——记中船集团中船陕柴毛里塔尼亚服务项目团队

  2024年10月8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的9名员工接到紧急通知,一周后他们将组成项目团队,远赴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毛里塔尼亚,执行中船陕柴生产的3台16PC2-6B柴油机在当地的安装服务任务。

  对团队成员而言,这次跨越万里的海外服务之旅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也带来了成功的兴奋与喜悦。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彰显了陕柴人不畏挑战、勇担重任的奋斗精神,在非洲大陆上书写下属于中国制造的精彩篇章。

  山海虽远 勇毅前行

  项目团队临行前,考虑到当地条件艰苦、医疗卫生水平不高,中船陕柴特地准备了应急救援包,里面从普通感冒药到缓解跌打损伤疼痛的药品一应俱全,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带着公司和家人的嘱托,肩负着做大做强海外市场的使命,团队义无反顾踏上征程。从西安咸阳机场到上海,再立即飞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转机至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团队经过长达25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踏上了非洲大陆。

  尽管出发前对毛里塔尼亚的情况已有了心理预期,但机场之简陋还是让大家大吃一惊。漫天黄沙、一片荒芜,成片的土房子、不宽阔的马路、难以猜出车龄的老旧车辆……所见所闻让团队对如何做好接下来的工作心存疑虑。

  在努瓦克肖特休整一夜后,团队乘车一路向北,经过1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800公里外的项目部所在地祖埃拉特。就在这被无际沙漠包围的小镇,两辆崭新的中国品牌汽车让大家眼前一亮。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队员们说:“看到中国汽车的那一瞬间,亲切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似乎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思乡之情也减轻了许多。大家都在想,既然国产汽车能够远渡重洋驰骋在非洲平原,中船陕柴的动力装备也必然会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党建引领 直面挑战

  到达安装服务项目所在地后,团队在镇上一家名为“MAMA HOTEL”的旅馆落脚,那里的条件虽然只相当于国内农村的普通民房,但在当地已经算是上乘了。

  项目负责人介绍,矿业生产对毛里塔尼亚这个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渔业和矿业的国家至关重要,而中船陕柴提供的柴油发电机组就主要用于为毛里塔尼亚二期矿区的开采、选矿及运输等设备提供动力。

  听到项目事关毛里塔尼亚的国计民生,大家一个个干劲十足。团队中的四名党员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召开了首次支部会议,对项目期间的党建及业务工作进行了安排,还同步成立了现场党员突击队。

  然而,就在团队成员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各种严峻的挑战接踵而至。队员们回忆道:“项目位于撒哈拉沙漠腹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和干燥的气候,常常让大家在睡眠时因为喉咙疼痛而醒来。如影随形的沙尘暴,矿区漫天蔽日的粉尘和砂砾,让每个人一天工作下来灰头土脸、蓬头垢面。最让人难受的还是水土不服和饮食不习惯引起的各种身体不适,绝大多数人都出现了腹泻、头疼、四肢无力和呼吸急促的问题,让大家一度士气低落。”

  集思广益 勇闯三关

  面对各种突发情况,队长张阿迪不断给大家打气:“来都来了,陕柴人可不是轻易就打退堂鼓的队伍,与其无功而返,不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队员们积极调整状态,重整旗鼓,勇闯“三关”,用行动展现了陕柴人“自强不息 动力报国”的精神面貌。

  第一关是语言关。队员们说:“当地业主和监造人员主要讲法语和阿拉伯语,而我们只会中文,虽然项目现场有专业翻译人员,可一旦涉及柴油机领域的专业术语,那些生僻、复杂的词汇瞬间让交流陷入僵局。”为此,团队想尽了办法,做手势、应用翻译工具、现场演示试验等各种方法轮番上阵,一点点地突破交流阻碍。团队成员这种不辞劳苦、兢兢业业的态度被业主和监造人员看在眼中,双方的配合更加默契,工作的效率持续提高,项目整体进度不断加快。

  第二关是清洁关。项目执行过程中,让大家最记忆犹新的是刚到项目部,就看到一台在运输过程中包装被海风和沙尘暴肆虐得“体无完肤”的柴油机:机体上覆盖着厚厚的黄沙、管路内壁上粘附了一层砂砾、曲轴箱里满是沙尘。那一刻,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下完了,柴油机得返厂解体,彻底清洗各部件,再重新组装才行。”

  为了在既不耽误工期又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把柴油机彻底清理干净,团队商量后决定对柴油机本体进行全面除尘。工作要求是:清理到每一个死角,不能看到一粒沙尘。

  为防止柴油机在清理的过程中再次被空气里的沙尘污染,团队用塑料布和篷布搭建了柴油机清洁作业缓冲“隔离区”。在长达半个月的反复清理下,柴油机没有了“厚厚的沙土味”,各个内腔和管路达到了出厂时的清洁度标准,外观也恢复了出厂时的漆色。看着焕然一新的柴油机,大家尽管筋疲力尽、肌肉酸痛,但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第三关是条件关。“项目现场的工作条件简直就是一穷二白,一切都要从头做起。”队员们说。由于当地运输条件有限,运到现场的柴油机实际是一个大散件,大量繁琐且精细的安装工作,都要在简陋的现场开展。然而祸不单行,安装活塞的工装在运输途中遭遇意外被严重损毁。没有合适的工装,项目进度被死死卡住,所有人都心急如焚。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队长张阿迪坚定地对大家说。在这危急关头,党员突击队挺身而出带领团队直面棘手难题,队员们穿梭在当地大街小巷,四处寻觅可用材料,结合国内发来的技术资料,先后制作活塞连杆组件吊装工具、活塞总成放置架等专用工装。材料尺寸不符,队员们就用锉刀一点点打磨、修整,手上磨出了血泡,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队员们说:“最折腾人的是打压工装的修理,一个损坏的小滚珠把大家都愁坏了。”为了找到合适的滚珠,大家穿梭于大街小巷,大海捞针般寻找配件,最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街头的修车铺里买了一个轴承,拆下了滚珠,然后惊喜地发现它的尺寸和损坏的滚珠完全一致。就这样,团队修好了打压泵,跨过了又一道难关。

  狭路攻坚 安装告捷

  对于队员们而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增压器模块的安装堪称惊心动魄,困难重重。

  在项目建设前期,排烟系统、柴油机本体已早早就位。然而,增压器模块却偏偏位于二者之间的狭窄区域,仿佛被关进了一个“死胡同”。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现场的厂房天车受到起吊限位、承载重量的约束和限制,加之现场复杂布局,根本无法到达吊运增压器模块的最佳位置,这无疑给安装工作判了“死刑”。

  面对绝境,大家绞尽脑汁,提出各种想法和思路。但遗憾的是,每一个方案都被严苛的现场条件一一否决。就在所有人都无计可施之时,队长张阿迪大胆提出对增压器模块进行全面分解。这个方案虽然冒险,却为工作开展带来了一丝曙光。说做就做,大家借助增压器上的安装孔位铺设定位基准,小心翼翼地延长天车作业线路,艰难地避开错综复杂的各种障碍,同时采用两台天车吊装接力的方式,在狭窄的空间里,一点点地朝着指定位置挪动设备

  队员们回忆:“吊装过程中,所有人都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目不转睛地盯着吊运模块,每一寸的移动都犹如引线穿针,必须无比精准,否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艰难到令人绝望的作业条件下,队员们用勇气和经验为增压器模块获取了宝贵的安装空间和位置,最终成功完成了增压器安装工作。当最后一台增压器安装完毕,每个人都如释重负。大家拍手相庆,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如今,团队已经平安回国。回首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人都感慨万千,每一项决策、每一次尝试、每一个突破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圆满完成此次海外服务项目,彰显了中船陕柴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卓越的服务能力,在非洲大陆上书写下属于中国制造的精彩篇章。

  (魏喜涛 刘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船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党建园地
   第04版:金色码头
   第05版:产经专刊
   第06版:产经上下游
   第07版:产经行业风
   第08版:应用天地
跨越山海 筑梦非洲
中标项目总额超6亿元
成功承接超导带材测试业务
环保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两单位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广告
广告
广告
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有限公司
广告
广告
广告
欢迎刊登分类广告
中国船舶报应用天地08跨越山海 筑梦非洲 2025-04-25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